• 【新时代@教育】学校以教改项目为引领,提升教育发展能级
  • 作者:教务处 高全胜 编辑: 宋诗伟发布日期:2019-05-05浏览次数:

近日,学校公布了2019年我校各类教育改革项目立项情况,“课程思政”示范课、“金课”培育课程、大食品“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融合改革试点课等贴近最新教育改革动态、彰显学校优势特色、针对性强的项目成为立项“新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对接教育“双一流”发展战略,学校因时而动、因校制宜、顺势而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积极性,着力构建立体化协同育人机制、凝聚“三全育人”合力、全面创新教育教学多环节和人才培养多层次,为全校教师推出了各类教改项目大餐。

推动政治建设入课堂

“课程思政”如何将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国家的重要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怎样推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教育进入课堂?如何科学设置教学目标,注重“术”与“道”相结合,系统设计德育递进路径,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这就要求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顶层设计层面,我校一直十分重视推进“五个思政”建设工作。通过召开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思政课教学研讨会等形式,从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出发,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入手。站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认识思政工作,各相关单位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主动作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校育人长效机制。

在分层对接层面,拟定项目之前,教务处作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对立项通知字斟句酌。充分鼓励老师们各显神通,提出“课程思政”新思路,在各自课程中充分挖掘课程内涵,延伸课程思政功能。

紧盯教育改革最前沿

教育部按照《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安排,目前正在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工作,全面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其中,“金专”计划拟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金课”计划准备建设1000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0000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包括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各类课程。

在国家金专、金课标准尚未出台之际,教务处未雨绸缪,适时推出了“金课”培育项目,着力打造一批金专、金课和金师,逐步淘汰水专、水课和水师。最终推选出了去年学校教学学术创新奖的获得者刘江蓉老师和覃晶晶老师,其他参与申报的老师也实力强大,几乎云集我校中青年老师的最优秀群体,构成了我校今后打造湖北省和国家级“金课”的主力阵容。

彰显轻工大鲜明特色

把国家正在实施的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新战略新举措与我校 “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定位相结合,把教育部正在积极推进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与彰显我校“大食品”学科特色、实现学科不断向“大营养”“大健康”拓展转型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学校适时推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大食品、大健康”通识教育课程项目,努力在教育教学范畴推动传统优势特色向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拓展和提升,切实解决高峰学科不够高、高原原面不够宽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学校优势特色,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使“大食品”学科的覆盖面更广,更加容易被广大师生员工所熟知。

2019年我校校级示范通识教育选修课专门聚焦“大食品,大健康”特色,最终遴选出《我的营养,我做主》、《当美食遇上艺术》、《中国饮食文化》、《传统饮食与健康》和《唐僧肉的正确吃法》等5门课程。这些课程中,有的以“对自己健康的了解—健康营养需求—了解食品营养—编制自己的健康食谱—帮家人编制健康食谱”为主线;有的将美食与艺术和声、乐、色、形、味、礼、趣等内容相结合;有的让学生了解人体衰老机制、掌握抗衰老饮食及运动等技巧,还为学生量身订制抗衰老计划、帮助学生选择特定的组合进行个性化干预;有的涉及我国八大菜系、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文学作品中的饮食文化、人生仪礼食俗和饮食礼仪等内容。这些课程大餐,让学生既能学习健康养生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也享受了风味浓郁的艺术盛宴。

拓展教改项目受益面

一是打磨“专基融合”新课程。公共基础课与学科专业课之间存在隔离现象一直是大学教育面对的一个难题,基础课难以前置专业课程内容,而专业课又没有融合基础内容。基础课缺乏优秀专业老师的介入导致基础课完全封闭在自己的圈子中,专业课不能够及时完善新的基础课程内容导致两类课程间内在逻辑联系被割裂、知识内容碎片化和教学方式刻板化。为探索解决上述问题,学校推出了《经济数学》、《大学物理》和《化工原理》三门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改革项目,有效推进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提高公共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效果。

二是推进线上线下混合课。为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我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本次教改项目专门设置了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与以往不同的是,为了缓解大面积学生选课导致资源不足的问题,本次项目的申报范围限制在量大面广的基础课范围,并最终确定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和《有机化学》四门建设难度大、要求高、项目完成时间紧的课程。

另外,和以往相比,本次对传统的教研项目申报立项工作也做了改进。主要是增加项目资助面,使更多的老师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项目中来,让更多的老师受益,也让更多学生受益,同时也增加我校教育改革项目的广度、厚度和深度。为此,校级重点教研项目由原来的立项6项增加到11项,面上项目立项数目也大幅度增加,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下一步,学校将采取更大的举措,更加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精神,切实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提升我校教育改革能级,促进我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