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工大故事】十年磨一剑 ​砺得梅花香——记机械学院孙亮波老师
  • 作者:宣传部 程家才 编辑: 宋诗伟发布日期:2019-06-12浏览次数:

“我不能像黄大年、林俊德教授那样为国家和社会做出重大贡献,那就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吧!”“我想帮助这些有理想、有信念、有行动的大学本科生,陪他们走过人生中非常关键的四年,帮助他们成长为企业中坚力量或进入一流名校继续深造。”“工作10多年,我没有科研方面亮丽的数据。但是,让我感到最骄傲、自豪的就是我培养的学生,他们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都是佼佼者,都会自信满满地接受并顺利通过导师或公司管理者的挑选和考核。”如是彰显师道精神,暖人心扉的话语,出自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深耕在创新人才培养一线的十年愚公”——孙亮波老师之口,拳拳爱生心,悠悠师生情溢于言表,令人动容。

年届不惑的孙亮波老师自入校工作以来,主要承担《机械原理》《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工作。除了专业课堂教学以外,还承担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指导教师工作。笃志于工程应用创新人才培养,风风雨雨十几载,他舍小家、顾大家,精心指导学生获得一个又一个机械创新设计国赛大奖,却无暇顾及自己的科研,也无法时常陪伴在年幼的孩子左右。他最早于2012年研发的酷跑双轮车,现在遍布全国各地公园供孩子们玩乐,可他却因为当时沉浸于教学而没有及时去申请专利保护,现在落得个“为他人做嫁衣裳”。有人笑他此举“没有经济头脑,要不然早就是腰缠万贯的富豪,哪像如今依然是个普通的教书匠”,但他却一笑了之,淡然相对。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他不图名,不图利,誓言坚守如初,理想痴心不改,到底图个啥?

“最自豪的时刻,就是看着学生在国赛的舞台上领奖”

他严谨治学、潜心育人,没有其他身份加持,现年40岁的他仍是一名副教授。对他而言,职称评定是个人小事,可以缓一缓,而人才培养是国家大事,等不得拖不得。因而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奉献给了一届又一届团队学生,为各级各类创新大赛贡献了许多优秀原创作品,为学校赢得了一个又一个闪光的荣誉。

他甘为人梯托青云,十多年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多次辅导学生参加机械学科竞赛,荣获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及诺基亚光华基金资助的全国创业金奖,央视我爱发明频道20120928期曾专题报道他和团队研发的产品;他本人连续3年受邀在全国机械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作“机械创新人才与创新能力培养”报告,还被全国各地60多所高校邀请去作创新人才培养经验交流。

“看着学生在国赛的舞台上领奖,这是我最自豪的时刻。”“我别无所求,优秀的作品和优异的大赛成绩,就是学生对我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孙亮波每每与团队学生、周围的师生交流时都会这么说。

十年坚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入选了2017年教育部首批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库;他以机械基础教研室主任、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双带头人身份,带着几个年轻教师组成学院机械创新团队,因为该团队在党建工作、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顺利入选“2018年教育部样板支部”。

十年坚守,衣襟染霜华,青丝成白发。他从第一届团队学生口中亲切的“波哥”,变成了如今和蔼的“波叔”。然而,纵使时光流逝,青春容颜不再,他对学生的培养和对机械创新的挚爱却未有丝毫改变。

十年坚守,初心不改,行无止境。面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需求,他总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还要笃行致远、砥砺前行,为创新人才培养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倘若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他们很可能会成为国之栋梁”

孙亮波老师团队的学生,到了大四,每人都拥有一些令其他学生羡慕的“硬通货”——申报获批的多项专利、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证书、主持参与国家级或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团队学生武冀平,在孙亮波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其负责创建的校级众创空间条件,积极刻苦自学,凭借在数控加工、3D打印方面积累的专业技能,被国内优秀数控机床企业高薪录用,他第一时间给孙老师发了短信:“老师,我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谢谢您!”

“曾经以为进入大学,可以休息、放松了,是孙老师引导我度过了四年励志的大学生活,才有我今天的小成就。” “孙老师是大学生涯中给我正能量最大、人生启迪最多的老师,他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这是许多团队学生给孙亮波老师的评价。

很难想象,一个在大学时代没有任何参赛经验的人,当了老师以后,能很快成长为创新人才培养的行家里手。从2006年刚接触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时的毫无感觉,到3年之后初次参赛斩获全国大奖,孙亮波靠的是对机械创新的热爱、对先行者的认真学习和潜心研究。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无处不在,人才培养没有模板。孙亮波老师用他十年如一日的艰辛探索、辛勤耕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面向工程应用的创新人才培养道路。

2009年,在广西一所大学从教时,孙亮波就开始辅导学生学科竞赛,第一次辅导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荣获广西省赛第3名、全国二等奖、作品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好成绩。第一次“出山”就旗开得胜,孙亮波从中看到了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地位,从此投身其中,十年如一日,甘之如饴。

在不断深入实践中,他认识到第一课堂(理论与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较为欠缺。他反思当前的第一课堂的“知”,如何与第二课堂(课外科技制作或学科竞赛)的“行”,两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急需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此,他积极探索和实践——第二课堂如何与第一课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学四年该如何一步步逐层深入,如何将综合能力素质培养落实到具体的学生个体身上。

2012年到武汉轻工大学任教后,每年新生开学,他都主动请缨为新生作入学指导报告,为那些懵懂的大一新生理清思路:理想是如何一步步走进现实的。他让团队获奖学生现身说法,吸引优秀学子加入机械创新队伍;他请学生就专业技术问题给自己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一步步将学生从技术小白培养成优质人才。

“在第一课堂教学时,我就像雷达一样,搜寻可造之材。”孙亮波如是说。他坚信,如果不帮助、引导学生成长,他们可能就会降低自我要求,最终归于普通和平凡;如果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则他们很大可能会成为国之栋梁。正是基于这一想法,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好苗子后,他从不吝啬时间,一次次地找学生交谈,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坚定理想信念。

他常常深有感触地对团队学生说:“第二课堂学科竞赛是一个全国范围,同专业最优秀学生同台竞技的舞台,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站在领奖台上,那张证书证明了学生综合能力的优秀。”他根据学生大学四年的不同能力层次,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技术培养。2015级有个学生一次私下和孙老师聊天,认为学科竞赛太苦太累,觉得自己到外面兼职打工,每天结束后都能拿到一笔工资,眼前的实惠相比刻苦学习后不可预知的未来更实在。孙亮波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只送给你两句话——‘不要为自己放弃专业知识的学习找借口’、‘你的人生最终要自已做主’,考虑好了再来找我。”后来,该生坚定地加入了孙老师的团队,带头组装了3D打印机、引导其他同学学习数控加工技术等,成为了孙亮波牵头创建的校级创客空间的一员主力和闯将。

每次和学生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创新设计时,孙亮波均要求他的团队学生每个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提出对比、分析、论证。这时他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兴趣,鼓励并听取每一个好的设计想法。而在指导大赛的某些环节,孙亮波则事无巨细,要求每个细节都要落实到位。他一再强调“工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容不得半点敷衍和马虎”。

不少创新团队学生都体会到孙老师对机械创新设计的执着和沉迷。有时候孙老师会突然打来电话,要求带着纸和笔到操场去找他交流。原来他在陪家人散步时想到了一个创新设计方案。有时深夜11点,QQ群里传来孙老师发的图片,图纸上详细地解释了他的设计构思。如果沟通不清楚,他甚至会打来电话说明。“创新设计,只争朝夕,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用更好的设计方案替代先前的,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孙亮波这样解释自己的执着和沉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创意到创新,孙亮波既借鉴学习他人,也注重从实践中悟道、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2009年,从第一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起,孙亮波遍寻辅导教材边自学边辅导,发现国内还没有一本针对学生竞赛环节诸多问题进行专门指导的教材,便做起了有心人。他要求自己和团队的学生每参加完一次大赛必须写下经验教训总结。依赖于这一习惯的延续,在参加完两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之后,促成了《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这样一本机械创新类大赛指导的“红宝书”面世。在该书中,不仅有参赛过程的一些建议和分析,更加入了孙亮波老师和团队学生多年来不断在机械创新类国家级大赛中斩金夺银的成功经验总结,成为许多学校参赛师生争相传阅的指导手册。有老师私下对孙亮波表示感谢:“孙老师,您的书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呵!”同时,面对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指导教师力量薄弱的现状,他认为单有专业指导教材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好教师。于是在2015年,他创建了“机械创新与人才培养”交流QQ群平台,汇聚了全国大学教师机械精英近2000人。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群里的学术交流气氛很踊跃。他还主动把自己积极探索机械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的点滴经验教训,自己多年收集的创新作品等资料,无私、无偿地分享给群里的广大青年教师,帮助后来者少走弯路、多出成绩。有学习、有切磋、有帮助、有进步,因而这个群被很多老师誉为“机械创新人才培养的精神家园”。

“育人育心,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年学子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孙亮波老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一直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行者,他对标学校“五个思政”建设规划要求,发力课程思政、学生思政,取得了良好成效。

多年来,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他一直坚信“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在平时的工作中,他始终注重用“面对面”的态度换“心贴心”的温度,坚持平等交流、坦诚沟通、充分了解团队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困惑所在、期待所在,找准学生的“心结”,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勇敢前行。

2015级学生刘某,因为感情纠纷和同学闹矛盾。孙亮波知道后,第一时间找他谈话,首先充分肯定了他在机构创新设计、仿真等领域的悟性,然后语重心长地劝诫他:“有德有才的人,才是优秀的人才。为人要克制自己心中的冲动,理性对待生活冲突。”后来,他在孙亮波的教导下,性情有了较大转变,不仅凭借其在团队中锻炼的技能如愿考取心仪的重点大学读研,而且主动承担了对低年级学弟学妹的传帮带工作。

2013级学生梁家伟是获得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的团队队长,在去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复试前,心情忐忑地告诉孙老师“考研成绩不算好,初试成绩排名靠后”。孙亮波老师鼓励他:“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打没有把握的仗,就像前不久站在总决赛舞台上那样,积极准备、沉着应对。”不久捷报传来,梁家伟被录取了!而且还因复试过程展现出的卓越综合能力,获得了新生二等奖学金。学生脸上洋溢的青春朝气和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笑容,让孙亮波觉得之前给予梁家伟的所有指导都是值得的。

2017级学生陈某,挂科达7门,面临严峻的退学或留级问题。孙亮波主动找他谈话询问缘由,原来该生从大一开始就热衷于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精力有限。知悉原因后,孙亮波首先告诫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储备好专业知识,今后会有更多更好的历练机会;其次以自身经历,鼓励学生要知耻而后勇,奋力追赶;最后给学生分析当前急需解决的课程学习问题及今后发展规划。经过这次谈话,陈某认真审视自己的问题所在,理清了发展思路,制定了学习计划,找到了前进方向。在孙老师的开导下,曾经厌学、逃学的他在上课时居然到前2排来认真听课了。尽管如此,孙老师还会不定期地通过QQ了解陈某近期的学习、思想动态,直到确定他完全向好才放心。

“为国家培育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就是最大的职业成就感”

在同事眼里,孙亮波总是很忙碌,几乎看不到他闲着的时候,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指导学生上,把一腔热血倾注于人才培养上。可事业和家庭就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双重角色难以平衡。2017年孙亮波新添了一个闺女,家里事务更多了。每次辅导完学生回家看到自己的爱人桂老师忙完工作还要熬夜带娃,他深感愧疚。上有老、下有小,赡老抚幼的重担压在了妻子柔弱的肩上,他内心是多么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啊!可是这一年,正是学校让他创建众创空间的第一年。他必须克服困难、挤出时间,带头指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设计加工制作机械作品,还要协调安排团队老师去做各种技能培训。为了能如期举办学生作品展,他每天尽心尽力指导学生学习。有时候家里临时有事忙不开,他依然如约到学校去指导学生。爱人桂老师说:“你跟学生说下,取消这次辅导吧!”孙亮波说:“和学生约好的事,老师一定要带头讲信用,不能随意因为个人私事而取消。”学生一天天在进步,自己的孩子也一天天在成长。回首过往的这些年,孙亮波对爱人深感愧疚,她承担了太多本该由自己来承担的家务,正是由于爱人的鼎力支持,才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身上。

每年孙亮波老师直接参与指导和培养的竞赛团队有5-6个,30多名学生。他将一个又一个学生送上了机械创新设计国赛大奖的颁奖舞台,自己却十年如一日淡泊宁静、甘守清贫。作为一个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老师,他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欣赏团队学生在他指导下研制出来的大赛作品演示视频。他就像对待自己初生的小孩一样,激动地欣赏了一遍又一遍,甚至于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再看时他仍然心潮澎湃。在他看来,选择了高校教师这一职业,能为国家培育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就是最大的职业成就感。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