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的你 最亮的星】“跨界”大男孩的向阳而生——访多项跨学科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者吴凌智
  • 作者:医学院 党委宣传部 李玲玲 大学生记者团 张乾路 曾薪泽 编辑: 李玲玲发布日期:2021-09-07浏览次数:

吴凌智,男,中共党员,湖北武汉人,医学院2017级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负责项目“武动新冠”获全国第二届康复创新科普大赛二等奖(医学类);“掌讯·卓越动保服务平台”项目获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湖北省第六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动物科学类);发明专利“一种娱乐水枪”和“一种往复式儿童滑索装置”获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机械类)。曾赴俄罗斯坦波夫国立技术大学交流研学,获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抗疫先进个人”“三下乡先进个人”“军运会优秀志愿者”等10多项荣誉。


好奇如他者,像孩子一样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渴望,积极探索着世界的五彩斑斓;温暖如他者,像阳光一样播撒着对万物的灿烂和光芒,努力传递着生命的向上力量。正如安·兰德的名言所说:“像个大人一样生存,像个孩子一样生活”。他就是吴凌智,一个在“跨界”中向阳而生的大男孩。

保持好奇,努力将“不会”变“我会”

湖北省“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主讲人,俄罗斯坦波夫国立技术大学研学项目入选者,自制综艺,改编歌曲,多种乐器演奏……这些经历会让人想当然地以为这是吴凌智“先天”才华的正常展示,殊不知,这些发光点全靠他大学期间的“后天”积累。

刚进入大学,吴凌智说自己像个“土包子”,什么都不会。看着周围的人都那么优秀,他很羡慕、很好奇,于是就想学得一二。“学长,这个你能教教我么?”是吴凌智“拜师学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当看到台上学长学姐侃侃而谈,再想想在外人面前讲话都不利索的自己,吴凌智决定要学演讲。虽然不被学长看好,但吴凌智的决心丝毫未动摇。字词发音、语气语调、手势配合……一点点纠正;参与班级发言、部门交流、活动主持等等,一步步积累,直至其屡获佳绩。作为主讲人,他获得了学校首届“十佳班级”第一名,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获铜奖。

自幼通过电视节目和书籍对俄罗斯历史文化有些了解的他,一直很好奇现实是否如自己所了解的那样。2018年11月,当得知学校有俄罗斯坦波夫国立技术大学访学项目时,吴凌智便很想抓住难得的机会。英语水平不占优势,那就苦练英语口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扎实,那就跟着高年级的一起上专业课。最终,他如愿实现了俄罗斯访学梦。访学期间,他向外国友人展示了中国传统医学技术手法,并针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政治体系进行调研,收获满满。回国后,他与武汉的俄罗斯留学生继续开展了系列交流活动,事迹被《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报道。

作为院学生会干部,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同学,他主动与兄弟学院学生会沟通交流,博采众长,不断完善院学生会工作方式方法。因为“跑得勤”,他自行车轮胎都更换了3个。作为班长,为了能将班级同学的团建活动制作成视频方便珍藏留念,刚入大学连“word”是啥都不知道的他,学会了视频拍摄、制作等技能。在学校首届“十佳班级”评选中,他作词改编的歌曲《学府南路的日子》,唱出了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眷念和不舍,也助力其所在班级获得校“十佳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此歌曲还在颁奖典礼前循环播放。

“保持好奇心很重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更重要”。每喜欢一样事物,他都会在好奇激发的热情之外再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要在多长时间内做出什么成果等。虽然“学会”了很多,吴凌智仍然还有很多“不会”没来得及学。对生活,他始终保持着好奇;对自己,他从不满足于现状。他就这样在“不会”中慢慢“学会”,元气满满地迎接每一天。

执着钻研,在“跨界”中打开思路

2018年,吴凌智大一。在上完电气学院范吉军老师主讲的《创新改变生活》通识课后,他深受启发,课后便迫不及待地想去捣鼓点什么。结合自己在游乐场玩耍时的体验,他萌发了改进文娱设施的想法。在不断地摸索中,他针对游乐水枪和往复式滑索的结构设计两个器械装置进行了创新改良,并独立申请获得了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2019年,因擅长演讲,吴凌智被邀请加入动科学院动物疫病项目研究团队,负责参赛演讲。在项目后续推进过程中,通过深入学习动物疫病的相关知识,吴凌智发现,人的疾病与动物的疾病在思路上有共通之处。他结合自己在康复专业的积累,提出将项目打造为集知识咨询、疫病诊断和预警、药物治疗、生鲜质检、产品销售和食品溯源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方向由此改变,他也因此被推荐为项目主负责人。依托“掌讯·卓越动保服务平台”,他率领团队先后获得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湖北省第六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新冠疫情爆发时居家抗疫成为“常态”,当时报名参加全国第二届康复创新科普大赛的吴凌智,苦于项目选题迟迟未定,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能结合专业为居家抗疫做点什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吴凌智了解到,心肺康复是新冠肺炎康复环节的重中之重,气功八段锦一直被用作心肺康复治疗,当时班上有位同学刚好擅长武当武术的呼吸和吐纳功法。“也许我们可以结合传统武术制作科普视频,人们通过居家练习就能提升心肺功能。”吴凌智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指导教师的认可。选题确定后他组建了团队,经过反复研究、探讨、打磨,历经重重困难,最终“武动新冠”项目获全国第二届康复创新科普大赛二等奖。疫情期间的经历让吴凌智认识到公共卫生管理的不足,他决定备战考研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他希望通过持续学习为社会做贡献。

“跨界”并非吴凌智的初衷,只是当接触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吴凌智都会觉得很有意义,就想深入探究下去。“对不同专业的学习让我思路更开阔,会发现更大的世界。”这就是吴凌智不断进取的源泉与奥秘。

坚守初心,用温暖照亮前行路

大学期间,吴凌智积极参与各类大中小型义诊活动,“健康驿站”“天使进社区”“健康义诊”“健康扶贫”等,累计服务人次1000人以上。“虽然志愿服务内容大同小异,但只要他们有需要,我就乐意去做。”吴凌智说。

2020年初,武汉爆发新冠疫情。吴凌智想去社区做志愿者,父母不同意。“我是学医的,也是一名党员,这个时候有责任和义务站出来。今后工作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也不会少,我不可能每次都逃避。”吴凌智的这番话最终让父母无话可说,只能默许。在当时防疫物资极度紧缺情况下,母亲想方设法地为他购买了防护服,并亲手在衣服上写下“吴凌智,On the way”,在门口抹眼泪目送他踏上抗疫征途的身影。

“穿上防护服再戴上防护眼镜,我感觉自己就像穿了一身铠甲,特别帅。”吴凌智直言他参加抗疫志愿服务的“私心”。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有位老奶奶让他印象特别深刻。因为防疫封控,老奶奶与老伴、儿子儿媳分隔三地。因为不会圈存,在家里停水断电了2天后老奶奶只能找社区求救。吴凌智跑了好多趟,才帮助她解决了电表、水表的问题,老奶奶特别感动。通上电后,老奶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借用志愿者的手机给她儿子打视频电话。“老奶奶看到家人后的激动之情,让我深深感受到患难之时亲情的可贵。”吴凌智说。这也让他更坚信自己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所在。

在备考研究生期间,吴凌智周一至周五在医院实习,只能利用每天实习结束及周末时间复习。为了实现继续读研深造梦想,他经受住了朋友们多次邀约游玩的诱惑,放弃了就职于同济医院等种种考验。“每天晚上10:30离开自习室,像个小孩一样蹦蹦跳跳回到宿舍是那段备考时光的难忘记忆,所有的疲惫都在一路的欢乐中烟消云散。”因为这份坚守和付出,他最终成功考取我校研究生。

“轻工大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见证我大学四年成长的地方,我将继续从这里出发,奔向新的人生旅途。”对于老师,他充满感激;对于学校,他万般不舍;对于生活,他满怀热情;对于未来,他斗志昂扬。他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带着这份阳光与温暖,奋力前行。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这是吴凌智的人生格言。善于发现、勤于付出,敢于挑战、乐于钻研,心怀温暖、向阳而生是他的行动写照。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去追逐,永远不会拥有。只有放低姿态,努力做好每件小事,才有可能收获人生旅途上的曼妙风景。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