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聚焦】惟有玉兰花先发 俏立枝头气正豪——记武汉轻工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刘玉兰教授
  • 作者:通讯员:武小轻 编辑: 发布日期:2021-02-18浏览次数:

刘玉兰,女,1975年出生,湖北天门人。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获得湖北省青年科技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编著6部。获“武汉轻工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教育工会先进女教职工”等荣誉称号,两次获得“‘丰益’青年教师奖”。

躬耕不辍 潜心育人 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培养学生是我最大的责任,学生是我最大的骄傲,桃李满天下,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这是刘老师时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她把“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深入贯彻到日常教学之中,把学生的成长与成功看作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认真履行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

为了让研究生尽快地了解行业,在新录取的研究生尚未入学的暑假,她就为研究生联系实习单位,督促研究生到饲料厂、养殖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开学后两周内进行实习汇报,同时也会邀请企业导师进行实习点评。通过入学前的实习,学生对行业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为入学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也强化了研究生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为了全方位的锻炼研究生的学术思想、科研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刘玉兰带领团队老师们,形成了十日精读一篇英文文献的传统。由团队各位老师轮流列出英文文章的关键词,学生去查阅最新经典文献进行研读,负责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报告进行点评和修改。刘玉兰老师对研究生说:“每十天精读一篇英文文献,一年精读30篇文献,三年就是90篇文献。这些文献范围涉及行业热点、科学前沿、争议话题,与你们的课题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内容都会涉及到,你们认真去做,坚持去做,定会大大提高你们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专业能力,大大拓展你们的科学视野。三年研究生时光,如果你们只知道与自己课题相关的知识,其他知之甚少,你们的视野也会很局限。我们对你们的培养也会有很多缺陷”。

同时,刘玉兰老师所带领的团队也形成了每两周一次的科学前沿PPT汇报的传统。让学生精读一篇本领域最前沿的学术论文,并精心制作英文版的幻灯片,上台做学术报告,由科研团队的老师、研究生进行现场点评、提问。刘玉兰老师对研究生说:“一年时间,轮到你们每位研究生做PPT汇报的机会仅有两到三次,这是你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人生的机会并不多,你们要抓住每一次展示的机会。也许当你做报告的时候,你的听众中会有你未来的老板,你的伯乐……也许你会因为精心准备的PPT汇报而脱颖而出,也许你会因为敷衍了事而错失良机……”。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养成了严谨学习、科研和工作的态度,而且也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很好的锻炼。曾有毕业几年的学生发邮件:“感谢您曾经的严格要求,我学到了很多,即使我以后不从事科研工作,但在您那里学习到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学习习惯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依然让我受益终生。”

淡泊名利 蕙质兰心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人格高尚的教师才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来。刘玉兰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年来,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教师的职业道德,加强师德修养,着力将教师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品质。她常说“人格之于人,恰如花香之于花”。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才能引导好学生,教育好学生。”刘玉兰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由于她的热心、爱心和恒心,她成为很多学生无话不谈的朋友。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刘玉兰都会将手机号码、电子邮箱以及办公室、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同学们,她告诉大家,无论是学习上、生活上还是思想上,有问题都可以来找她谈。

为了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刘玉兰总是利用各种与学生面对面的机会,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不断鼓励他们要自强自省,提醒他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远的志向目标。她经常以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故事为例,与学生们探讨如何正确地做人、做事。她的这些付出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称赞,这些学生在毕业后,还不断打电话给她,有请她提建议做参谋的,更多的就是表达感谢之意。每年三、四月份,当学生考研成绩公布之后,刘玉兰变得异常得忙碌。总有一大群学生围绕在她周围,询问她如何报导师、如何选研究方向、如何复试。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每个学生进行精心地指导,甚至经常动用自己本科、硕士、博士和留学期间结识的广泛的社会关系,为学生联系推荐导师。有一次她外出办公,路上接到一个又一个学生的咨询电话,直到手机没电而自动关机。即便如此繁忙与劳累,她也从不抱怨,而是“面对自己,我可以做到万事云淡风轻”。

刻苦钻研 孜孜不倦 做学生学习科研的引路人

有扎实学识,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她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结合当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所面临的重大难点问题,带领团队的老师和研究生,在猪的营养与免疫、肠道生理功能的调控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研究特色,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刘玉兰教授眼里,教书育人既是一项光荣的事业,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她深知“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的道理,她始终认为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是教学内容和学术思想的不断创新,而教学内容和学术思想的不断创新又必须以科学研究为依托。如果你问她,在科研上取得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她会告诉你——专注、执着、刻苦和永不言败。从博士阶段开始到现在,她整整花了20年的时间奋战在同一个研究方向上,吃饭、睡觉、做梦都在琢磨这件事儿。曾经,在写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时候,几天都没有思路,然而,在一个午夜梦回的时光,突然来了灵感,深夜起来,奋笔疾书,一个成功的国家基金的标书初稿就此诞生。因此,她非常认同“科学网”上的一个博文:“文章是熬出来的,一周七天,一天10小时,一年后,都能写出SCI文章。项目是熬出来的,一周七天,一天10小时,四年后,国家基金就获批了。五年后,就快熬成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了。杰青是熬出来的,一周七天,一天10小时,15年后,你也许就是杰青了。卓越是熬出来的,如果你年复一年地专注做一件事,做了二十年…………”

作为武汉轻工大学畜牧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刘玉兰可谓是典型的科研先锋。到武汉轻工大学工作之初,她为了尽快启动自己的科研工作,自费购买试验材料,自己设计安装取暖设施,造成双手皮肤全部破裂也全然不顾。正是凭着年轻人特有的拼劲和冲劲,她以出色的临场表现、良好的学术背景和较为突出的学术水平打动评委,成为学校2005年唯一入选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的人才。

产研协作 服务社会 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多年来,刘玉兰教授带领团队,从事畜牧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一方面,在实验室以仔猪为模型将营养学研究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本学科国际最高水平的专业杂志上,并获得多个学术奖项,得到国际国内同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另一方面,她经常放下“高大上”的教授身段,带领团队老师和研究生深入生产企业,深入农村养殖户,走进条件较差的养殖场,伴着猪鸡,闻着粪臭,探索实践,致力于将科学研究与产业需求相结合,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产品科技含量。刘教授常说:“尽管我们是教授,实验室是主阵地,但这个专业就是与猪鸡打交道,养殖场才是我们的主战场。发表高层次论文获得科技奖励很重要,但将这些真正应用到养殖实践中,解决当前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提升行业科技应用水平才更重要。一个是顶天,一个是立地,两者结合就是要实现产研协作,共同提升。”她还说:“在学校,我们要能胜任科研创新工作,指引学生成长成才;在校外,我们要能研发创新产品,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刘玉兰教授将知识创新与应用研究有机衔接,开发了多个新产品系列,使企业技术管理与产品科技含量大幅提升,帮助了企业,提升了自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刘玉兰同志从教十七年来,立足教师岗位,教书育人,注重科技创新,成绩显著。她始终以真诚感恩之心对待每一个师生,以报答组织的热忱之情投入每一项工作。潜心科学研究,她板凳甘坐十年冷;投身教学,她勇挑重担不畏难。她在武汉轻工大学的校园里既尽心竭力做好教师的一切工作,又淡泊名利、默默耕耘,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为畜牧行业培养大量创新性、高素质人才,深受学生爱戴和行业好评,是全校教师的楷模。

2020年,学校应届研究生毕业生陈会甫在论文致谢词中用古文深情陈词:“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恩师玉兰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师德高尚、行为世范及不懈之事业追求,学生如沐春风,终身受益。恩师不辞劳苦,夙兴夜寐,坚守初心,育人十余载。三尺讲台育幼芽,灯下执笔半夜眠,寒来暑往,润物无声,辛勤耕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以此来表达对刘老师的崇敬与感恩之情。刘玉兰教授不仅是我国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领军人才,同时也是莘莘学子的人生引路人。她十年如一日,在对学生、对教育、对科研的无私奉献中,在一点一滴的默默践行中,诠释着她那如玉兰花般“洁白无瑕品自高,甘为食药香魂在”的伟大师德。为师者,平凡如斯、感动如斯、幸福如斯!

【媒体链接】

1.今日头条:

https://www.toutiao.com/i6917892472399987212/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