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学习】韩强: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
  • 作者: 编辑: 刘义发布日期:2017-03-31浏览次数:

韩强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对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视频报告链接网址http://www.71.cn/2017/0219/935102.shtml

视频报告文字稿:

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解读一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我的报告的题目是《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且,习近平总书记也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课程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以及在处理这种关系时,尤其是在立德树人中,如何发挥好引领作用。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四个方面谈一谈。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重要意义;第二,什么是高校思政课的引领作用;第三,为什么要发挥高校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第四,怎样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引领作用。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重要意义

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高度肯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二个是为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指针。

(一)高度肯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这些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呈现出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上向好的态势。各级各类高校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广大师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度认同,对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面对各种噪音杂音、风吹草动,高校总体保持稳定。这里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功不可没。

这段内容对这些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作了总体的概括,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工作经验和规律作了肯定的评价。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我们都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比如,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上、在坚持立德树人方面、在保持高校的稳定方面,都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贡献。尤其是在保持高校的稳定、团结上,背后浸透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量心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特别强调,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对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肯定。

(二)为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指针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方向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定位

这里主要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同时还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还强调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的定位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特别强调“四个正确认识”:

第一个正确认识是要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第二个正确认识是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第三个正确认识是要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第四个正确认识是要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3.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途径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特别强调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再一个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同时,还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等。

最后还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这些都对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4.发挥好教师的传道者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5.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当中特别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还强调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6.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要求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还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7.必须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作用

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

以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重要意义。

二、什么是高校思政课的引领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方向引领、内容引领、目标引领和方法引领。

(一)方向引领

方向是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对于高校育人来讲,它的意义就在于它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方向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在思政课的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方向教育学生,或者是教育引导学生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当然,在当前高校思政课的课堂上,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比如2014年11月13日,《辽宁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副标题是《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这封信中谈到了目前大学课堂上讲到的中国主要存在的三类问题。第一类是缺乏理论认同,第二类是缺乏政治认同,第三类是缺乏情感认同。这三个问题说明了我们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方向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方向的引领作用,要用正确的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内容引领

不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其他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课程,抑或是专业课程,都涉及到用什么样的内容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问题。从高校思政课的角度来讲,最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教育大学生,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特别突出的就是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在中国,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武装大学生。其实,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在西方也存在价值观的引领问题。比如在西方的价值理念中,个人主义是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因为在西方人的眼里,整个社会和他们最崇高的愿望都是同个人主义密切相连的,放弃了个人主义就等于放弃了他们的本质。西方特别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像美国人,他们强调的美国梦主要就是个人价值的实现问题。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要注重个人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问题。也就是说,个人价值当然要实现、要重视,但是更要把每一个人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不能过分强调个人价值问题。

(三)目标引领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目标在整个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处理高校思政课和其他课程关系的重要方面。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能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检验中国大学是否合格的最基本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特别谈到,一旦在办学方向上走错了,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都长不成参天大树。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必须要为这一目标来服务,要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各项工作。

(四)方法引领

我们知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注重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强化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以课堂教学的问题为例。思政课的教学需要面对面地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所以我们要把课堂教学放在突出的位置。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一个共识,就是要强化专题教学,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而转化的枢纽就是专题化教学。就是把原有教材中的体系变成专题化的教学,这样不仅能保证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得到充分贯彻,也能够在现有的学时学分的框架下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实践教学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课程不太一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的,比如有的高校是在学生暑期时通过集中社会实践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教学的,也有的是通过开展一些随堂的社会观察等进行实践教学。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实践教学都是我们立德树人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特别强调了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现在,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具有自媒体的作用,可以说,每个人既是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所以我们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教育引导大学生,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方法引领上,要强化问题导向。大学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对于发生的各种社会问题都非常敏感,而且有自己的看法。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困惑性、疑难性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施教,只有这样,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三、为什么要发挥高校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

这一部分我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高校思政课是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第二,高校思政课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第三,不重视思政课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一)高校思政课是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

目前,我国有2900多所高校,3000多万在校大学生,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现在,我国的人口是13亿多,大学生人数是3000多万,可以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拥有大学文凭的人会越来越多,所以把在校大学生的教育抓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千万不要小看这3000多万在校大学生,他们的思想认识不仅能影响他们自己,不仅能决定他们的言行,对于同类人群,尤其是对于年轻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说我们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大地影响在校大学生,那么整个社会的年轻人群体的思想认识就可以在主流价值观影响之下,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另外,育人是一个体系。过去我们特别强调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实践育人。但是在此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我们特别强调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可以说范围就更宽了,把所有的高校工作的领域全部纳入了育人的范畴。也就是说高校的各部门、各个主体都具有育人的职责,都应该在立德树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起的作用具有最根本、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意义。在育人中,最核心的就是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制度的认同。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让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政治观念的责任,担负着让大学生认同我们现有的政治制度、政治理论、政治道路和政治体系的责任。所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可替代的,同时也是功不可没的。

(二)高校思政课还存在许多不足

关于高校思政课存在的不足,我把它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导向有一定偏颇

之前我们谈到的《辽宁日报》发表的文章中讲到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缺乏理论认同。其中就谈到了这样一些现象,比如有的老师用戏谑的方式讲思想理论课,揭秘所谓的马克思、恩格斯的“隐私”。还有的将毛泽东同志与古代帝王进行不恰当的比较,解构历史,肆意评价。还有的教师对党的创新理论不屑一顾,动辄就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归结为理论的失败。

第二个就是缺乏政治认同。主要有这样一些表现:有的老师传递肤浅的“留学感”,追捧西方的“三权分立”,认为中国应该走西方道路;有的公开质疑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甚至唱反调;更有甚者是片面夸大贪污腐败、社会不公以及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把发展中的问题视为政治的基因缺陷。

第三个就是缺乏感情认同。文章中是这样谈的:有的老师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变成课堂上的牢骚,让学生做无聊的“仲裁”;把“不入党”视为个性,显示自己“有骨气”;把社会上的顺口溜和网络上的灰色段子当作论据吓唬学生,宣传社会险恶,劝导学生“厚黑保身”。

这样的三类问题以及其中的一些表现,很显然地引导学生走向了另一面,这样的价值导向是我们必须避免的。

2.教学内容存在随意性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理论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的,相互之间存在非常严密的关系。同样,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有其内在的逻辑。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四加一”的课程,“四”指的是四门主干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则指的是形势与政策。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是有内在逻辑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老师的专业背景不同,能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就存在有些老师“熟悉的内容多讲、不熟悉的内容略讲”的现象。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有的老师的学习专业是科学社会主义,那么他在讲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时候,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相对他不熟的部分,比如说政治经济学,就可能会讲得少一点。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还有一个就是正面负面内容比重失衡的问题。我们知道,讲课中肯定要涉及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联系现实来讲的时候,就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问题。而谈到具体问题时,我们不能把问题过分夸大渲染,而应该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通过问题吸取哪些教训等。所以我们既要把这些问题讲出来,同时又要讲透,还要用这些问题去说服学生、正面引导学生,而不能随意扩大负面消息和负面内容的比重,同时还要对负面内容加以解释和引导。

3.教学方法存在单一性

目前,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分布并不是非常均衡。虽然我们大量引进了具有博士学位的,甚至读过博士后的教师,但是总体来讲,我们的教师队伍还是属于老中青结合的结构,整体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老师习惯于照本宣科,一个教案多年不变的情况依然存在,这样一来,教学有效性肯定是非常有限的。

还有一个就是大班上课的问题。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应该尽可能减少大班上课的情况,更多采取中小班教学。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有些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大班上课的情况还比较多。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班200个学生一起上课,甚至可能更多,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讨论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制约,老师对课堂的掌控也会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有的学生可能坐在教室后面干自己的事情,甚至是玩手机,这个时候老师就很难掌控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应该进一步推行中小班化教学。

其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深有体会。在给80人以下的中小班的学生上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提问,老师也可以就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而且从课堂最后的教学效果评估来看,学生的反映都还是不错的。所以,教学方法单一性的问题是需要克服的。

4.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价。好多人提出,学生不爱听思政课,上课时的抬头率、参与率都不是很高,而且从课后的一些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也不是很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无论是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抑或是从教学改革、教师等角度来看,都有一定的因素存在。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我们还是要认识到,实际教学效果与我们对这个课程的重视程度相比,与我们在这门课的投入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5.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认知上存在缺失

目前,一些教师对思想政治工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认识,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极少数教师受西方价值理念影响,在课堂上宣传西方理念,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削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自于西方,但并不能把它和西方的一些社会思潮和社会理论划等号。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在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这样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我们不能把它和西方的理论、思潮相提并论,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需要树立的一个正确认识。

二是一些教师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有些思政课教师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个普通的工作,而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事关人才成长的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新的认识,就是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的思政课教学,实际上都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学生成长成才、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去认识,而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个养家糊口的工作。

三是部分思政课教师面对西方价值渗透和多元文化挑战与知识经济爆炸,在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较为单一、死板,不能满足广大青年学生的需求。

大家都知道,现在西方的各种价值观和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西方的一些人用解构了的历史观来分析我们党的历史和我们党的历史上的英模人物,分析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这就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抹黑英雄等。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会非常容易对青年教师、青年学生造成价值观的模糊。尤其是如果思政课教师在这个问题上认识不清的话,对思政课、对学生的影响都会非常大,进而造成十分不好的影响。

西方的价值理念,实际上是源于西方的经济基础、社会文化传统等,它与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大的不同。西方倡导的是个人主义,而我们所倡导的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而且,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的发展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面临的问题非常多,如果在这些问题上不能形成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不重视思政课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

这部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有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偏少,达不到教育部要求的生师比要求。

目前教育部要求的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按生师比是350-400:1,也就是说350到400个学生应该配备一个专职的思政课教师。如果生师比过高,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这就意味着没有那么多的老师来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导致思政课老师整天忙于上课,而没有时间做科研,还会导致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和辅导。实际上,要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老师和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的问题都具有个性化,所以如果学生和老师能够面对面地交流,老师就能够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更好地教育学生。

再有,教师没有时间做科研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目前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量来讲,还是偏大的,这样一来,教师的确很难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去,也就没法针对一些学科前沿问题、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做深入的思考。然而,如果缺乏思考的话,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目前来讲,高校思政课科研能力偏弱是一个普遍现象,而科研能力偏弱,也会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比如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比较窄,特别是在高校现有的评价体系下很难发展,职称很难晋升,也很难得到更高程度的学术认同,很难有更高的学术影响力,教师的成就感也会比较弱。这些都会打击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自信。

第二个方面,在思政课教师的成果认定、外出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强调一般性,忽视特殊性。

很多高校在科研成果认定时都有自己的统一标准,而这个标准并不考虑你是思政课老师还是专业课老师。但是实际上,思政课老师还是有一定的特殊性的。比如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相对来说会欠缺一些。所以在评定思政课教师的成果时,既要强调一般性,也要考虑到特殊性。

在外出培训方面,思政课教师确实需要更多的外出培训。事实上,思政课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是偏少的,尤其是出国培训。但是思政课老师经常要讲到中外对比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对国外资本主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都不了解,尤其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都缺乏认识,就很难告诉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也就不能教会学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在这个问题上,今后应该适当引导思政课老师多了解中国实际,多参与各种培训。如果有机会的话,还应该多走出去,在更宽广的视野下了解世界,了解资本主义国家,了解其他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个方面,就是思政课的领导班子配备偏弱,有些高校并不是把自己最强的力量配备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上,在配备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另外,就是对思政课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要做好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有很好的平台支持。为什么人大、北大、清华、北师大这几所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效果比较好?这与他们的平台建设水平和对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是有直接关系的。教育部、北京市以及学校本身,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投入都非常大,他们不仅有硕博点,还有创新平台,有协同创新中心等,这就带动了这些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向高水平发展。

四、怎样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引领作用

关于怎样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引领作用,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要贯彻讲话精神,履行育人使命;第二个方面,要牢牢抓住思政课教师这一关键;第三个方面,要切实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第四个方面,要处理好高校育人各项关系;第五个方面,要做好育人协调保障工作。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社会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更加复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逐利性的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面临敌对势力渗透争夺的挑战。”这段话揭示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尤其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四大挑战。这四大挑战是切切实实的,也是非常紧迫的,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工作中做出应对。

(一)贯彻讲话精神,履行育人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四个“坚持不懈”,这四个“坚持不懈”对我们理解和贯彻讲话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第二,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第三,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

第四,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二)牢牢抓住思政课教师这一关键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不能上好关键在人,关键在老师。

第一,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这是对广大思政课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

在这个问题上,有的教师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我们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确立一个观念,就是马克思主义是站在无产阶级解放和人民解放立场上的理论体系。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在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或者在评判自己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是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要求的过程中,也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评判。比如,马克思主义是为了人类的解放,为了人民群众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是处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角度来考虑的。我们在判断某一个政策是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要看这个政策是不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制定的,是不是有利于人民群众实现更幸福的生活。如果这个政策有利于目标的实现,那么这个政策就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同样,思政课教师在做人上也一样。比如,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都生活在具体的单位,比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或者思政部,高校的很多政策可能并不一定符合每一个思政课老师的利益愿望和要求。那么此时,如何评判这些政策?在这些政策中,思政课教师如何保持一个正确的态度?关键是要看这些政策是不是有利于高校的发展,而不要以个人的主观好恶或者个人利益是否受损失为评价标准。

既然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实现人类解放而建构的理论体系,那么,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一些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持有批判的态度或者否定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是为实现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两个必然”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虽然不能逃避这个规律,但他们肯定是不认同的,或者说更期待能够回避这个规律。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学者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言论,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判,并不能因为有很多人否定马克思主义就给马克思主义打上问号。我们要从人民群众、从无产阶级、从人类立场上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所说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不是一句空话。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充分的就业、社会的稳定等,都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那么你可以看看现在的伊拉克、叙利亚,就知道什么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了。所以说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要正确地认识它,要从科学理论体系的角度去认识他。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和真用。

第二,思政课教师必须自觉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是有方法论意义的。比如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辩证地认识事物,既要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另一个方面;既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也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问题,虽然有的人试图否定资本主义最终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一规律,但是如果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的角度来看,这个规律是必然的。因为人类社会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资本主义最终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规律。这个规律的本质在什么地方?就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资本主义本身是难以克服这个矛盾的,只有社会主义社会,只有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取代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才能使人类社会进入更高的阶段。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讲,他们面对的问题是多样的、复杂的,因此必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这些问题。

第三,要抓住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入口关。北京大概有几千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而全国有几万人。对于这样一支队伍,我们一定要把好入口关,不仅要把好专业理论素养和学历水平这个基本门槛,更要关注教师的政治素质。比如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在政治上过关。目前,有一些思政课老师暴露出政治上不过关的情况,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贬低中国、贬损英雄人物、对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不够自信的情况等。还有的老师在私下场合还存在一些不当的言论,比如在微信中,有些思政课老师会转发散布一些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立场、观点不一致的东西。所以说,关于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把好入口关,不能让那些政治思想不过关的教师进入到这样一支队伍中来。

第四,要健全完善激励机制。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激励机制还不是很完善。比如思政课教师中有这样三种情况,有些老师的教学水平好,但是科研能力比较弱;还有一些教师科研能力强,而教学上则稍弱;还有的老师教学科研做的都不错。总的来讲,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各个方面都做出突出成绩;另一方面,对于在某一方面能力特别突出的教师,也应该有一个激励机制。

目前,我们在评价时存在千人一面的情况,导致现有的激励机制对思政课老师来讲稍显得不够公平,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要建立淘汰机制。目前,我们高校中对高校教师缺乏有效的淘汰机制。而我认为,对于思政课老师来说,淘汰机制就更重要了,特别是对于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老师,比如有自由化嫌疑的、在课堂教学中不太负责任的、教学科研能力比较差的,要及时淘汰。

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谈到“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每一个思政课老师,也要按照这样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三)切实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

思政课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一个主渠道。对于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加强实效方面,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关注。

第一,要讲清学习马克思主义有没有用的问题。

为什么学生更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却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呢?关键就在于我们没有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性的问题。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而真理肯定是有价值的。那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在什么地方?比如对学生来讲,马克思主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我们知道,科学的理想信念对学生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有没有理想信念对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学生在成长成才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去认识这些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思政教师又该如何教育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这些问题?这些都是思政教师很重要的工作。作为思政课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善于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处于困难中要看到光明,要善于从不同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他们可能会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真理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因为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他们可能面临更多的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工作岗位对他们的能力要求也就更强。前段时间我去调研,遇到了一个干部,是学哲学的,他非常真诚地对我说,学习哲学是非常有用的。他说这个专业教会他如何去看待一些问题,包括如何看待社会的发展,如何把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如何在复杂的工作中开拓局面等。

第二,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能力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思政课教师必须把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但也不能把课堂教学能力绝对化,最起码思政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教材的内容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能够教给学生一些主流的价值观念,并且能够让学生认同这种观点,能够对学生的疑惑问题进行解答,这是每一个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

第三,要有问题意识,注重四点交集找问题,即把教学重点、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有机结合起来。

比如说学科前沿问题。这个学科领域有什么前沿问题,都要结合起来看,去发现问题的关键。

第四,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思政课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也非常多。学校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有模拟教学,把虚拟技术运用于思政课教学;有的搞教学APP,建立一些教学平台,让学生和老师在平台上可以随时进行交流;还有的老师建立了微信群,随时和学生交流;等等。这些都是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和学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的工作方式。因为学生对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是非常熟练的,所以运用这些东西提高教学效果还是非常有效的。

第五,创新课堂教学的考核方式,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统一转变。

教师的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好课堂,师生的认识也并不统一。很多老师都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是实际上,我们应该对课堂教学效果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究竟如何讲、讲到什么程度才算得上是好的课堂教学,不能过分依赖主观标准。目前,高校的评价标准运用得比较多的是学生评教,就是通过学生给思政课老师打分的方式来评价课堂教学是好是坏。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客观性,最后的分数总体上来讲也能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单纯地使用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学生对于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喜好程度,这种喜好程度会影响他的听课效果;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听得比较认真,有的可能听得不是很认真。这些都是导致打分过程不公正、不客观的因素。

另外,一般来说,课堂评价的打分往往差距不太大,很多分值只相差零点几,甚至零点零几,这样的分值能有多大的差距?所以在思政课教师的评价中,应该引入多元的评价标准。除了学生的评教,还应该有同行的评价,也就是思政课老师与其他老师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评价。但是这个评价也比较难,因为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所以评判起来不一定非常准确。

同时,还应该建立专家评教的机制,比如成立专家督导组,请一些老教师、老专家来听课,让他们给思政课老师打分,并且赋予他们一定的权重,这样就可以使得我们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更加客观。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很多马克思主义学院或者思政部都有教学指导委员会,那么他们就可以对每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估。将以上这些因素结合到一起,我们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实效就会有一个更趋于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处理好高校育人各项关系

在高校育人中存在很多的关系,这些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高校育人产生负面影响。

1.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思政课属于通识课程,专业课则是分门别类的专业性课程。在育人问题上,思政课和专业课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都是育人环节上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以思政课为主导,同时也不能忽略专业课的育人作用。

我在和一些专业课老师的交流中发现,有些专业课老师认为,他的专业课和中国没什么关系,因为这个专业是西方学者创立的,最成熟的经验也来源于西方,教材体系也是西方的,但即便这是一门西方创立的专业课程,即便它的教材体系是西方的,也并不意味着专业课教师就没有育人的任务。在专业课教学中,你能不能关注到中国人在这个领域有什么样的贡献,或者是我们的古人对这个专业领域的知识积累有没有贡献?中国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不是也为这门专业课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有了这样的思考,就可以避免有些课程过度西化的现象。

2.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关系

这两者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共性在于二者都是高校教师,都要遵循高校教师的要求。特殊性在于思政课老师的育人功能更强一些,同时,与专业课教师相比,思政课老师在专业发展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对于高校来讲,既要把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同等对待,同时也要给思政课教师一些特殊的关照。

3.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社会实践既是思政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很多高校都对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有社会实践的要求,而且这个成绩要记入思政课的总成绩。

4.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

高校对老师的要求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任务,二是科研任务,三是社会服务。可以说,这三个方面都是高校教师的重要工作,应该统筹加以考虑,不能过分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思政课教师强调教学而忽略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情况可能比较明显一点,也有一些老师科研稍强而在教学上的投入偏弱,还有一些老师热衷于社会服务,影响了教学和科研。实际上,我们应该把这三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他们相互促进,决不能片面化和绝对化。

5.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非常多,像Blackboard教学平台、在线课程、翻转课堂、慕课等,这些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但是对于思政课来讲,创新也不是无节制的。创新的目的是什么?是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且就创新而言,各个老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方式去开展创新,各个高校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高校特点的创新方式。

比如艺术院校在高校思政课的创新中,就可以把思政课教学和学校特点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红色歌曲、音乐、舞蹈等元素。同时,对于学生的考核也可以融入这样一些东西,比如对学生的考核可以以艺术作品、艺术创作来代替。这些都是可以探讨的,应该发挥艺术院校的这种特点和优势。

同时,创新也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要继承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独有的优势。比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一次课要解决学生一个认识问题,也就是说要专题化。还要注重和学生的讨论、交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而不能使创新脱离实际。

(五)做好育人协调保障工作

育人协调保障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关于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加强顶层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思想政治课是一个主渠道和主阵地。

在顶层设计方面,2015年,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有16条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在逐一落实当中,而且实施效果还非常显著。在此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北京市也做了典型发言,在一些具体措施中,比如示范点的问题、特级教授的问题、协同创新中心、领航计划等,都有非常实际的支持举措,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对于推进北京高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正在逐步地显现出来,所产生的积极效应也越来越大。

2.领导班子的选配问题

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单位来讲,领导班子是非常重要的。在选配过程中,一定要从高校中选配讲政治、业务能力强的人进入领导班子。只有把班子配强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当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行政领导和党总支书记的协同配合问题。他们之间的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高校的院系领导体制中,实行的是政治中心的体制,强调党总支的保障和监督作用。既然是保障监督作用,就应该做好整体政策的参与制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整个学院发展的引导工作等。

3.经费的保障

目前,高校思政课是需要大量经费的工作,比如说教学、科研、师资培训、社会考察等,都需要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但是实际上,不同的高校在经费保障上还存在很大的不同,比如偏远地区、落后地区的高校在经费保障方面就有一定的问题。而且,即使在同一所高校中,经费的使用可能也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有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保障上可能会弱一点,其他的专业学院相对来说则可能会好一点。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校领导都应该很好地保障思政教学部门的教学、科研、培训、社会考察经费的使用,这既是中央要求的,也是高校党建标准所要求的。运用好经费,让老师更好地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又让老师有足够的机会去参加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提高老师的学识和水平。

4.教师队伍的优化激励工作

教师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当然,发挥教师队伍积极性的一个根本抓手就是激励。我们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把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虽然教师队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教师的总体素质还是非常好的,比如各个高校都引进了大量的年轻博士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一方面优化了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能力、专业上存在欠缺的教师加以引导。当然,更主要的是要引导激励新进入这个队伍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快速地成长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5.高校良好工作氛围的营造

不同高校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氛围,教师知道自己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不仅能做好教学,同时也能兼顾科研和社会服务,学校又能提供较好的保障,还有知名教授在前面引路。对于这些高校来讲,它的工作氛围是非常好的。但也有一些高校的工作氛围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有些高校强调教学,把教学放在独一无二,甚至至高无上的地位,对于科研或者社会服务则存在一定的忽视。也有一些学校和单位,过分强调科研,而忽视了教学。这些都不是好的工作氛围,这种工作氛围对老师的成长,尤其是对思政课老师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要引导老师正确对待工作上的要求,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提高自己的水平,找好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在哪个方面有欠缺并且努力补足短板。学院在工作中也要做好教育引导,让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老师都能够团结一致,为提高育人的实效做出自己切切实实的努力。

以上就是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的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来源:宣讲家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