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3.27点点书音
  • 作者:赵洁晨 编辑: 广播台发布日期:2017-03-27浏览次数:

读书数量从来不能证明什么。一本《卡拉马佐夫兄弟》与一本南派三叔编著的《惊奇物语》,二者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前者,读一个月、一年乃至一辈子都不够。后者,选编的故事有阅读快感,可打发时间,可闲时消遣,但很难有重读的价值与欲望。以数量统而概之,甚为不妥。

 

但刷十万遍朋友圈与读一百本书,对一个人的审美、智识、趣味与思维能力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读过的人,会懂。

 

作者尹沽城,去年一年共读书149本。以文学,尤其小说为主。余有散文、诗歌、传记、书评、历史等。下面他将为大家推荐令他惊喜的十位作家。

 

本期书单推荐人:尹沽城

 

1 保罗·奥斯特

 

读过:《月宫》《巨兽》《神谕之夜》《红色笔记本:真实的故事》《穷途,墨路》《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冬日笔记》《密室中的旅行》

推荐理由 |

保罗·奥斯特的长篇小说,总是生气腾腾。他笔下的“巧遇”,最是自然动人,可以完美焊接两段破败却又不舍希望的人生。《幻影书》如是;《月宫》《布鲁克林的荒唐事》等亦如是。如果说,谁的笔下能最大限度的容纳当下的现实,我首推保罗·奥斯特。他笔下的人,穷尽一生,极尽各类传奇经历;经受过生活的打击后,还能因爱情或是某个亲人重新唤醒内心对世界真善温暖的渴望。



2016年,读过奥斯特的8本书。《穷途,墨路》《冬日笔记》是他的自传性作品,敢这么写自传的,前所未见。其余,多为小说。首推《巨兽》《月宫》《布鲁克林的荒唐事》。

 

 

 

2 福楼拜

 

读过:《包法利夫人》

推荐理由 |

这一年,我谈及读书,十句话不离《包法利夫人》。每次,都会动用这么一句评价:《包法利夫人》可以教会我有关写作的一切。关于如何描述人,如何描述衣物外貌,如何描述房屋建筑及一座城镇,如何不动声色地写出人隐秘的心理活动,如何剪裁素材择取恰当,如何写人与真实,这里面都有答案。

 

至于故事,简而言之是“红杏出墙,不得好死”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但能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那么贴近,甚至成为真实,这就是一位作家的功底。一位写了5年,成1800页,最后删减成500页的作家的功底。

 

 

 

3 雷蒙德·卡佛

 

 

读过:《火》《需要时,就给我电话》《我打电话的地方》

推荐理由 |

《火》是卡佛的随笔、诗歌、散文合集。《需要时,就给我电话》是他生前未出版的书评、散文等文章合集。《我打电话的地方》是我经常拿起来,随时翻看的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



遇见卡佛是在大二暑假。我住在宿舍,每天中午吃一个鸡腿,一碗蛋炒饭,一瓶雪碧,边吃,边看一篇卡佛的小说。卡佛于我,如师父。他把我带向了契诃夫。他铭记的庞德的名言“准确的基本陈述性是写作的唯一道德”,像炮烙一样,将我整个魂儿都烫出了白烟。



卡佛写日常生活,写边缘人群,写那些失意者,总是那么动人。每一个故事,看似平淡,但总会有隐隐不安的情绪,涌出来。能戛然而止,是他的本事。能截取生活中最精确的那一个侧面,来展现生活,是他的能力。

 

 

 

4 马尔克斯

 

 

读过:《爱情和其他魔鬼》《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礼拜二午睡时刻》《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世上最美的溺水者》《活着为了讲述》

推荐理由 |

马尔克斯在中国已经封神。《百年孤独》已然是经典。不过,于我而言,更喜欢马尔克斯的中短篇小说。他是开头大师;是叙事大师;是神奇的魔法师。他可以将荒诞不羁的现实,用最接近真实的方式,写出来,让你以为,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魔幻现实主义,本质上就是现实主义。他关注的,还是生活在哥伦比亚的那群人。不管叙事的对象和内容,多么不可思议,背后的真实始终触目惊心。

 

《活着为了讲述》,他的自传。透过其一生的经历,可以看到马尔克斯是如何成为马尔克斯的,还解释了他诸多作品的创作缘起。诚挚推荐。

 

 

 

5 V.S.奈保尔

 

 

读过:《米格尔街》

推荐理由 |

今年读完福克纳和海明威的师父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集《小城畸人》时,兴奋不已,去豆瓣看评论。发现有豆友在评论里提及了《米格尔街》。知道这本书很久了。它是奈保尔的代表作。奈保尔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兴匆匆地找来《米格尔街》,然后,我发现了一整个世界。这个世界叫短篇小说。每一个短篇都讲述了一个人物。不同的人物之间,互相穿插影响。彼之配角,可能就是此之主角。这样的叙事结构,可以以一种避重就轻的方式,以小博大,放大短篇小说的分量。



我可以断言,《米格尔街》胜过绝大多数的长篇小说。书里面,讲了形形色色的疯子、傻子、偏执症患者、文学爱好者、癔症病患、家暴者,等等,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不堪的一面,但却奋力寻求救赎。恰是这救赎,分外动容。

 

 

 

6 雷蒙德·钱德勒

 

 

读过:《漫长的告别》

推荐理由 |

这是村上春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他写了2万字的长序做推荐,并亲自翻译了日文版,从高中到现在,至少读了20遍。夸张地讲,这本书几乎灌注到了村上的灵魂深处,他说:



“钱德勒的文字在某种意义上是极其个人化、具有独创性的,属于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模仿的那一类。”



故事的主角马洛是一个有孩子气的人,他粗鲁,却正直,他肯为一个答案去冒险,固守着某种传统的东西,这个东西早已随时代被其他人所摒弃,而他却傻到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坚守。



马洛的魅力让你从第一行字开始,就再也舍不得放下。另外,本书的文笔,对人物的描述,对场景的描述,节奏的掌控,对白的叙述,堪为经典中的经典。在我心目中,几与《包法利夫人》并驾齐驱。



我已经决定,2017年要读几本以马洛为主角的其他故事。

 

 

 

7 巴别尔

 

 

读过:《红色骑兵军》《敖德萨故事》

推荐理由 |

能以两部短篇小说集,跻身世界一流短篇小说家行列的人不多,布鲁诺·舒尔茨是一个;巴别尔是一个。《红色骑兵军》和《敖德萨故事》就是巴别尔的代表作。

 

残忍地不动声色,是我读巴别尔最大的一个感触。恰恰是这个“不动声色”,才能体现一位作家的功底:极力地克制自己倾泻欲,拣取最精准的词,尽最大努力地贴近真实。



我热爱写作,在我写作11年的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篇文章,一是卡佛的《关于写作》,一是《巴别尔谈写作》。

 

 

 

8 塞林格

 

 

读过:《九故事》《麦田里的守望者》

推荐理由 |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阅读体验:一篇小说,读到末尾,突然被震惊到无言以对;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然后又返回去重读;读了两三遍后,发现之前以为的废话,其实全是机关;似乎每一行普通到甚至都没有生僻字的文字,都暗藏着人性和选择的机关;直到最后一刻,真相揭晓;没有福尔摩斯为你解读破译真相的过程,你只能寄望于重读,不断重读;直到恍然大悟。

 

《九故事》这部短篇小说集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感觉。以《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为最佳代表。

 

《麦田里的守望者》,大一读过,当时以为不过尔尔,像是《悲伤逆流成河》那类无病呻吟的作品;五年后,读过《九故事》,再重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哑口失言,看到最后一幕,竟然想哭。让我想哭的小说,目前来说,这是唯一一部。

 

 

 

9 余华

 

 

读过:《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十个词汇里的中国》《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推荐理由 |

这几本书,都不是小说。在读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后,再读其他余华的小说,总觉索然无味。不过,他的书评、杂文和散文还是能读得下去的。

 

在余华这一辈作家中,我从未见过其他像他这样,关心时事与政治、时代与变迁、社会与人民的作家。敢于触碰敏感与政治的作家,俨然有古代之“士”的风范。我敬佩这样的作家。

 

在政治话题之外,我想着重推荐一下余华的《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书里,余华暴露了他的师承及受益匪浅的文学大家和作品。这些作品,无疑是最好的写作教材。大三读第一遍时,感触不深;三年后重读,如获至宝。未来的五年,我每年都要重读一遍这本书。

 

 

 

10 阿丁

 

读过:《职业撒谎者的供述》《胎心、异物及其他》《寻欢者不知所终》

推荐理由 |

阿丁的小说,早期偏小镇风格,讲述青春、记忆、与父辈的关系;后期,变得更先锋,试图探索一些大的命题。从我个人出发,我更喜欢《职业撒谎者的供述》,无论是文字风格、诗歌风格、书评文章,都常翻常新。

 

在政治意义上,阿丁的姿态不亚于余华,甚至更过。他不“混”圈子,没得过“像样”的文学奖,但始终写着对得起自己的文字,画着自己喜欢的画,喝着烧酒,唱着歌。他的生活,自己说了算。这种状态,在国内恐怕难找第二家。

 

我写作十一年,因为读书才开了窍:知道什么是好的文学;什么是好的创作;要读什么样的书;要有着怎样的姿态和心境来面对写作。福楼拜、巴别尔、卡佛、保罗·奥斯特、马尔克斯等,这些都是我的师父。而余华、阿丁以及我最喜欢的书评人比目鱼(其代表作《刻小说的人》,这本书我今年重读第二次,依然惊喜),是我的三位师兄。他们代师授徒,让我建立了自己的文学审美,也明白,文学大师之谓大师,到底“大”在哪里。



其余,让我特别喜欢的书有路内路内《慈悲》,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村上春树的基本,雷·布拉德伯利新出的科幻短篇小说全集系列,等等。



2017年,我与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福克纳等人有个约会。

《白夜行》

广播前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这里是每周一下午与大家相遇的点点书音,我是主播。。。。点点书音,倾听文字的声音。

作品导读: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今天我们要讲的作品,是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的代表作《白夜行》,而这句话,是对这部作品的最好概括。

故事围绕着一对有着不同寻常情愫的小学生展开,小说将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和执著而缜密的冷静推理完美结合,被称为东野笔下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故事。出版之后引起巨大轰动,使东野圭吾成为天王级作家。06年,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视连续剧。

作者介绍:

东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说作家。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从此成为职业作家,开始专职写作。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后期笔锋愈发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擅长从极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 06年《嫌疑人X的献身》获134届直木奖,东野圭吾从而达成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罕见的“三冠王”。

关于作品:

白夜行,意思是在白夜里行走。书名《白夜行》表现的是男女主角:“只希望能手牵手光明正大的一起散步”,这个象征故事内核的绝望念想,有如一个美丽的幌子,随着无数凌乱、压抑、悲凉的故事片段像纪录片一样还原:没有痴痴相思,没有海枯石烂,只剩下一个冰冷绝望的诡计,连最后一丝温情也被完全抛弃。

故事发生在1973年,当时的日本正处泡沫经济的时期,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内发现了一具男尸,此后19年,嫌疑人之女西本雪穗与被害者之子桐原亮司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跻身上流社会,一个却在底层游走,而他们身边的人,却接二连三地离奇死去,警察经过19年的艰苦追踪,终于使真相大白。

故事开头,男主桐原亮司发现自己的母亲与外人在家里缠绵,于是跑到废弃大楼的通风道里玩耍,却看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好友女主西本雪穗实施侵害的不堪一幕,扭曲的惊惧与愤怒使得11岁的他用长剪刀刺死了自己的父亲,之后西本雪穗的母亲及母亲身边的人也意外死亡,她被优雅独居的唐泽礼子收养。没有了完整家庭的少男和少女,在惨剧发生后度过了平静的七年,然而,桐原亮司发现当年的案子还是有人在查,而且,已经开始怀疑到自己和唐泽雪穗身上了。没有家庭温暖的二人,为了不让自己的罪行被发现,用尽各种手段把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一除掉。

最终桐原亮司为了让警察不追查到雪穗,用剪刀自尽,而雪穗面对桐原亮司的尸体,背过身去,独自在白夜里行走,没有回头。

在小说最后,案件谜底才被揭晓,而直到最后一页,小说真正的主题才到达沸点。小说最后一句写道:“只见雪穗正沿扶梯上楼,背影犹如自色的幽灵。她一次都没有回头。”男主桐原亮司的无悔付出,已经到了“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地步,就连雪穗的绝情,也在计划当中。然而这两个双手沾满罪恶的人,却是一对互相依靠的苦难的灵魂。男女主角最大的愿望,就是手牵手在阳光下散步,然而这对于他们却是永远无法企及的奢望。他们只能在用彼此的光亮照耀下的黑夜艰难前行,为了生存,他们付出了无法偿还的代价。

事实上,在他们两人的灵魂中,除了这点爱,几乎也不剩下什么别的了。这是一种爱,但并不能单纯的称为“爱情”。 书中,老警察对此的看法是,他们两人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老警察的看法并不错,但这是站在他的立场上的观点,是片面的,用他的话说,他们两人是枪虾和虾虎鱼。但他们并不只是互相利用的,他们之间的羁绊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爱。

《白夜行》中的两位主人公那种始终向上的坚强斗志与不懈努力,其实是在不断向下的堕落中完成的。虽然他们都无比强悍地地扫清一个个障碍,成就自己的梦想,但是为此而身负的罪孽却早已万劫不复。如果结合小说中花费大量篇幅,透过人物的眼睛所描写的时代背景,那么小说对日本社会的隐喻便昭然若揭。

小说以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为背景,在文中多次出现“泡沫经济”一词。小说开始时的案发地是一座废弃的烂尾楼,这正让人联想起当时日本经济的衰落和萧条。泡沫经济的破灭,大批企业倒闭,致使失业率骤增,为了生存、为了“安全感”,金钱成为凌驾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人与人之间最宝贵情感之上的东西,人性在金钱的追逐中迷失,个人本位主义、社会无罪感等大行其道。当泡沫经济压得人喘不过气时,日本又相继发生了阪神大地震和沙林毒气杀人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日本人普遍感到了对个人、亲友的安全上的威胁,社会秩序隐藏下的精神道德危机显现出来,“日本社会产生了影响范围更广、更深刻的‘信任危机’,并迅速波及各个领域”。雪穗和亮司爱情悲剧的源头是家庭的冷漠、社会的冷酷导致的人性扭曲,是雪穗和亮司儿时的不幸让“恨”的种子在心中滋长,结出“恶”的花朵并不断蔓延而不可遏制。

小说中刻画的桐原弥生子,就是那个时代某些迷恋物质、不负责任的女性典型。唐泽雪穗刻意习得的优雅与高贵,也有一种畸形的虚荣心。时代的发展紧紧地牵引着人物的命运,警官笹垣也在书中感叹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了,假如十九年前就有那么先进的技术,案件不至于拖到如今。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白夜行》完全可归于社会小说的范畴。

它在提醒读者思考:一味追求高速发展到了丧失理智的程度,一定会有悲剧发生。整个小说刻意保留了明确的时代感,甚至用当时一些知名的新闻报道来暗示时代背景,包括日本的教育体系,也在对主人公从小学到大学经历的描绘中展现出来。

在侦探故事中,侦探角色一般而言是正义者的化身、人间的审裁者、求真相的人。然而本部作品中,侦探在剧情发展中间,角色渐渐褪去应有的色彩,体现出正义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是无能为力的,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罪恶力量的强盛。《白夜行》中罪恶的力量愈强,赎罪与爱的力量就愈大,这种反讽的手法既让读者感到出其不意又引人深思。直到小说的最后,侦探才现身揭发一切,让清白留在人间。只是,真相大白,就真的那么重要吗?《白夜行》虽然是推理小说,但不仅仅只是在写案件,它写的更多的是人,是人心底的东西。

《白夜行》这本书在我校两个图书馆内都有收藏哦,索书号为I313.45/D378。欢迎大家借阅,想要了解知道更多图书馆好书,请继续关注每周一的点点书音哦!

好了,今天的点点书音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听,感谢编辑许克涵,感谢导播,我是主播倾听文字的声音,点点书音。我们下周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