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2.06每周要闻关注
  • 作者:王廷涛 编辑: 广播台发布日期:2017-12-06浏览次数:

每周要闻关注

——2017年12月6号

节目预告:2017年11月27号,据中国科学院公布,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有充分数据证实,在太空中测量到了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一波动此前从未被观测到,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取得一项开创性发现,且有可能与暗物质相关。


节目稿:

合:每周要闻关注,关注每周要闻。广播台前的听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这里是每周下午准时为您播出的《每周要闻关注》。

A:我是大家的老朋友俞则人

B:我是...

A:2017年11月27号,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首席科学家常进对外宣布了卫星悟空获得世界上最精确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这一重大消息。

B: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A:悟空在高能电子、伽马射线的能量测量准确度以及区分不同种类粒子的本领这两项关键技术指标方面世界领先,尤其适合寻找暗物质粒子湮灭过程产生的一些非常尖锐的能谱信号。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介绍,暗物质卫星工程在材料、设计、研制、运载发射等各个方面获得了来自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紫金山天文台、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单位的支持。

B:悟空卫星于2015年12月17号发射成功,卫星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高能宇宙射线,其中包含约150万250亿电子伏特以上的电子宇宙射线。基于这些数据,科研人员成功获取了目前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017年11月30号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A:《自然杂志》是一本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学术性、知识性、动态性相结合的综合刊物。其目的是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及科学上有创见的新思想、新学说。是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高级科普杂志。这项成果在《自然杂志》发表了,就代表它受到了国际上专业的肯定。

B: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特别感谢了上海的两项工作,一是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研制的世界最长BGO晶体,另一个是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发的卫星平台。

A: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在竞标暗物质卫星时,让评委们大吃一惊。设计团队提出以载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多年来,我国卫星研发都是以平台为中心。打个比方,原来以车为中心,如果货物尺寸太大或分量太重,就只能改。这次,他们提出根据货物来做车。他们仅增加了四百五十公斤的平台重量,就实现了完整的卫星功能,使得载荷与整星的质量比达到百分之73,完全颠覆过去卫星的载荷与平台比例,仅运载就节省了几千万元成本。这种设计在国内首创,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B:悟空卫星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从工程立项到卫星发射,只用了4年,所有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指标。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给悟空近两年的运行打一百分,目前卫星运行状态良好,预计将远超3年的设计寿命。

A: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经说过,在科学探索中,听到最激动人心的话,不是“尤里卡,我找到了”,而是“嗯……这挺奇怪!”,并且这是在最重要的新发现之前都会出现的一句。眼下悟空号的取经之旅,似乎就是这样。

B:截至目前,包括科学家在内的人类,尚未搞清楚悟空号带回的首批成果究竟代表着什么,我们唯一知道的是,这些结果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人类此前从未看到过的。而在自然科研中国区科学总监印格致看来,就意味着它们有潜力改变我们看待宇宙的方式。

A:多年前,当天文学家发现恒星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速度太快时,不得不设想——在银河系中除了可见物质,可能还有其他看不见的物质,它们合在一起的引力拉着这些恒星,使其不至于由于速度过高而飞离银河系。人类为此所做的计算表明,这些看不见的物质总量远远超过看得见的物质,于是,前者就被暂时称为暗物质。

B:用空间科学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的话说,暗物质之所以被称为暗,是因为人类对它——这个比我们肉眼能够看见的物质还要多四倍的神秘物质知之甚少,目前还只能通过引力作用进行推算。揭开暗物质之谜,因此被认为是继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及量子力学之后,基础科学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其重要性以及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A:目前,人类捕捉暗物质主要有三种方法,可以形象地称之为上天、入地、对撞机。这其中上天是间接探测方法,即捕捉暗物质互相湮灭时产生的痕迹。暗物质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常进说,尽管暗物质不会发光、也不与光作用,普通光学观测也无法发现,不过当一对暗物质粒子偶然正碰的时候,会同时湮灭,可能会放出质子、电子及它们的反粒子、中微子和伽马射线。

B:换句话来说,如果能够精确测量到这些粒子的能谱,就可能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目前,上天的暗物质猎手中有三个较为知名,一个是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2号,一个是美国宇航局的费米太空望远镜,一个就是中国的悟空号,而相比之下,悟空号是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超过国际上所有同类探测器。

A:是的,如今发布的数据结果也再次证实这一点。27号,这批成果在中国科学院发布时,成功吸引了10多家外国媒体登门采访,这在该院学术成果发布历史上还是头一回,在整个中国学术界也十分罕见。

B:那天,在众多媒体和闪光灯的包围下,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也没有掩饰自己在这种时刻该有的兴奋、激动,他表示,27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也许在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大家会记住今天。因为中国科学家已经从自然科学前沿重大发现和理论的学习者、继承者、围观者,逐渐走到了舞台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家长期以来在基础科学前沿的投入和付出终于有了突破。

A:无独有偶,2017年6月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从太空发出两道红色的光,看上去像极了汉字里大写的人字,这幅景象被当作封面,刊印在6月16号的美国知名学术期刊杂志《科学》上。

B: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在媒体的闪光灯下宣布,中国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打破了此前国际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级纪录,回答了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力学的百年之问。

A:赞誉、解读、报道纷至沓来,《科学》杂志审稿人称该成果是兼具潜在实际现实应用和基础科学研究重要性的重大技术突破,并断言这毫无疑问将在学术界和广大的社会公众中产生非常巨大影响。

B:我国取得的这两项成果,无一不彰显着中国的强国身份。而我们作为大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帮祖国取得别的成就,是我们所责无旁贷的。

A:是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青年大学生在接收、学习多元而广博的文化信息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望未来的同时不忘立足当下。

B:我们在生活中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应心存感激。科技的提升,都是建立在这些看似微小的科学进步的基础上。可能你会觉得这些科学发展离我们太过遥远,但科研成果的产生,在于每个人的贡献。做好自己,也是为他人提供了便利。

A:新时代的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需要提升自身素质和储备本领,争取早日参与到国家发展建设中,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B:中国青年已进入新时代,我们是新时代的优秀青年,我们将结合自身优势,为中国的法治道路作出应有的贡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篇章努力奋斗!

合: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每周要闻关注的全部内容了,感谢大家的收听。感谢编辑李子君,感谢导播邓庆,文恒洋,严文婷,王廷涛,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