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3.19点点书音
  • 作者:张帅 编辑: 广播台发布日期:2018-03-19浏览次数:

点点书音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永恒从来求而不得。只是有些东西得来太过艰辛,一旦拥有,难免想永远留住,也是人之常情。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也许有千百种答案。盛名、高位、重权或是巨富,人人都知晓它们的好处,但不是人人都懂得珍惜眼前的相伴。而看似唾手可得的人间烟火,往往是最被小觑的幸福终极。

点点小音

广播前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这里是每周一下午与大家相遇的点点书音,我是主播罗梦颖。点点书音,倾听文字的声音。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的是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

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 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从2001年起,杨绛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至今已达数千万元。

杨绛文学作品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行文看似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我们仨》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先生以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便是“我” 最艰难最痛苦又长达万里的时光。奔波于双双病重的丈夫和女儿之间,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女儿与丈夫先后病重去世,以梦幻的形式表现了这段深重的情感经历。第三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书中原原本本地呈现出在家人眼中彼此的样子,走下神坛的文豪之家,少了神秘,多了真实。作为一个妻子,一位母亲,杨绛为丈夫和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付出了所有的爱。“拙手拙脚”的钟书“做了坏事”,打翻了墨水瓶,妻子说:“不要紧,我会洗”;钟书不小心把台灯砸了,妻子说:“不要紧,我会修”;钟书把门轴弄坏了,妻子说:“不要紧,我会修”。 女儿圆圆一向孝顺父母,对父母百般体贴。“圆圆也肯委屈,能忍耐”。小时候,圆圆十分乖巧、听话。“阿媛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她始终是父母的安慰、父母的骄傲。在家人心目中,钱钟书是家里最需要照顾的“孩子”,然而他的感情是细腻的,他对待妻子和女儿是温存体贴的。在生活中,“他肯委屈,能忍耐。”他和妻子一起学做菜,一起去“探险”——在散步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他长期为妻子做早餐。他与妻子、女儿一起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是女儿最好的“哥们”。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然而读者也正是透过这平凡的家庭、琐碎的事件,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平凡的人生追求、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杨绛和丈夫钱钟书年轻时远渡重洋,留学英法,又在国难深重的抗日战胜时期学成归国,足迹跨过半个地球。

一家人在动荡的岁月中抱团取暖。从一九三五年结婚去英国牛津求学,后来辗转伦敦巴黎继续念书,两人相依相守,女儿钱瑗也在这个期间出生。欧战爆发前他们回到中国,钱锺书先后在不同的高校教书,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也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经历了种种波折,但二人依然在数次运动和搬家中取得了让人惊叹的学术成就。在这跨越几十年的回忆中,最令人钦佩的是这个小家庭所拥有的“傲骨”。他们一心做学问,没有攀附之心,也绝不曲意逢迎。

数十年几经辗转,他们终于在八十年代拥有了一个安稳的家。终于可以在起居室各占据一张书桌,静静地读书工作。这里离女儿女婿的单位都近,他们也可以常常过来。可是,人世间不会有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活地在一起了。人世间也没有永远,万里长梦,终有梦醒一天。

是啊,现实生活中并无单纯的快乐和苦恼,两者总是杂糅在一块,中和一体。就像全书的三个部分,虚实互补,虚实相生。以实笔写生,以虚笔写死。这样一来,“生”的部分写得充实而丰厚,杨绛一家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人生历程历历在目。那些实实在在的故事,那些生动有趣的细节,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梦幻”的形式描写女儿和丈夫最后的岁月,也许一方面是由于那是作者不愿、不能、不敢去回忆的、让人撕心裂肺的岁月,作者还没从伤痛中走出来,无法正视那一段生活,不愿再去重复亲人所受的痛苦和折磨。所以用梦幻的形式,滤去许多不堪回首的往事和细节。另一方面,死亡本来就是虚幻缥缈的东西,难于用文字把握,用梦幻的形式描写,让人更容易理解,感受作者的感受。以虚笔写死,也许本身就是内容表达的需要。

得到的结果总是失去,相聚得来还须散。难道这短短几十年的在世真的就不需要去珍惜了么?或许就应勿执我念,平平淡淡地走下去,不管前路是近是远,不管幸福快乐是短是长。有一个家,有事能够做,能与最亲近的人一起安然生活着,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点点轻音

在今天节目的末尾,为大家推荐一首非常适合在阅读时听的钢琴曲,《Ramble over the cloud,中文译名《云端漫步》。与星光共舞,在云海穿行,音符在心弦上漫步,天空触手可及。随着悠然闲适的意境,忘却身后所有纷扰,用心体味,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好了,今天的点点书音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听,感谢编辑冯婧,感谢导播秦天戈 杨梦彤 邓庆 张帅,我是主播罗梦颖。字的声音,点点书音。我们下周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