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学校2016年招生就业工作总结暨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部署会在行政楼一会议室召开。校长刘民钢、校党委副书记刘丰林、副校长谢宋和、各学院书记、院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刘丰林主持。

会上,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处处长吴小玲就2016年招生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汇报。2016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招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招生工作中,通过研判及科学调配,学校对2个本科及全部专科专业全面停招,在全国30个省(区丶市)圆满完成招录计划,计划结构和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源质量大幅提升,第一专业报考率与满足率明显提高。在就业工作中,基于社会新常态背景,学校就业工作着力“重分类、重指导、重帮扶”的“三重”服务,突出“依托优势专业带动就业,全员参与促进就业,分类指导夯实就业”工作特色,形成分级落实、齐抓共管、合力督导的就业工作新机制与新格局。2016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出国升学率及自主创业率较之去年均取得明显提升。学校同时作为7所省属高校之一,获评2016年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省级核查免检学校,这是继2014年获“就业统计与规范管理先进单位”后湖北省教育厅对学校就业工作的再次肯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针对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提出实施“一域三路”的新战略,即依托就业地域相对密集区域,发挥校友优势,创建特色专业引领之路;立足校企共建,创建产学合作深化之路;依托人才机构,创建服务社会双赢之路,不断推动学校就业工作迈向新高度。
参会人员就招生宣传、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及企业调研走访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副校长谢宋和在听取发言后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指出:要密切关注生源地域、生源结构及人才培养“三大”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分配资源。要善于找准学校自身“优势”,突破“劣势”,不断提升招生就业工作质量。要结合专业特色,加强人才培养,切实形成招生、人才培养与就业良性反馈机制。
校长刘民钢充分肯定了2016年学校招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对2017年招生就业工作了四点要求:一是要切实提高对招生就业工作的认识,招生就业是学校办学实力的试金石,是反映学校声誉、毕业生竞争力及社会吸引力的晴雨表,人才培养质量决定招生就业效果。因此,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与家国情怀,重点突出招生就业工作的战略性;二是要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及针对性,未雨绸缪,积极彰显教育教学的引领性;三是要深入贯彻目标责任制及绩效考评制,凝聚共识,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四是要切实发挥全校教职员工的开拓性、创新性,强内涵重质量,强化招生就业联动反馈机制,砥砺奋进,开启学校招生就业工作新篇章。
党委副书记刘丰林在总结时强调,要按照刘民钢校长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2017年招生就业工作计划和安排,把招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生命线,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创新工作观念与方法,加快信息化建设,把重点工作抓细抓常,抓深抓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