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传学院赴黄石开展学术交流及“文物系统行政执法能力研究”专题调研活动
7月6日至8日,艺术与传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在院党委书记杜先锋、副书记吴德明的带领下,赴黄石市开展“文物系统行政执法能力研究”专题调研及学术交流活动。院办公室主任李力老师、文管教研室主任张国超老师、辅导员熊智焱和部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与湖北理工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7月6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顺利抵达本次活动的第一站——湖北理工学院。下午,团队成员于与湖北理工学院省人文社科基地——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老师进行了学术座谈与交流活动。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中心主任谭元敏教授对中心做了简要的介绍,使团队成员对中心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杜先锋书记代表团队全体成员对中心的热情接待表示了由衷感谢,并就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与意义进行了沟通。现场师生就自身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科研成果、学术经验等内容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走进黄石博物馆 探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7月7日,实践团队来到了此次暑期实践活动的第二站——黄石市博物馆。在这里,团队成员受到了黄石市博物馆领导与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并与黄石市博物馆资深文博专家就黄石市文物保护与文物行政执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访谈活动。在访谈过程中,黄石市博物馆谢主任就黄石市文物保护的基本情况、黄石市文物系统的基本架构、博物馆的日常工作等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团队成员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就黄石市文物行政执法的若干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提问。面对团队成员提出的问题,谢主任均予以了全面和透彻的回答。此外,谢主任就黄石市文物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实践团队后续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午3点左右,实践团队抵达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现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青铜器原材料产地研究的空白,对于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行遗产公众教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外,据相关资料显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作为一处静态的占地面积较大和资源存量较高的不可移动文物,也面临着一系列文物保护的难题。例如,周边居民的盗采盗挖对遗址原真性的破坏性问题、铜绿山古铜矿资源开采与遗产保护的矛盾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立足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管理与行政执法工作,正是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点研究所在。
实践团队成员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委员会黄主任对于团队成员的调研工作给予了极大地重视与支持,不仅亲自答疑,而且针对团队调研时间紧张,问卷发放困难的问题提供了帮助。她十分希望实践团队能够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和后续的研究工作多出成果,为黄石地方的文物保护和行政执法工作建言献策,更好地促进我国文物的保护。
走访黄石市文物科 参观华兴水泥厂旧址
7月8日,实践团队成员一行在张国超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黄石市文化厅。团队成员走访了黄石市文物科的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团队成员对于黄石市文物行政执法机构的人员构成、组织架构、执法工作等内容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随后,实践团队成员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兴水泥厂旧址。作为黄石重要的工业遗产,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华兴水泥厂旧址保存较为完整,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从萌芽、发展到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参观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偶遇了正在巡视的安保人员。安保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华兴水泥厂旧址的保护现状和未来的利用规划。团队成员在华兴水泥厂旧址参观了近2个小时,在了解完相关的信息并做好有关记录之后踏上了返回武汉的归程。下午4点30分左右,团队成员安全返校。至此,2015年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
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短暂而充实的,通过前期精心的准备、筹划以及活动中的有效践行,团队成员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活动目标。一方面,团队成员通过与湖北理工学院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展了学术视野,另一方面,立足扎实的基层调研访谈活动为后续研究积累了大量宝贵而丰富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在活动后期,团队成员将认真梳理相关资料,撰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黄石市文物系统行政执法工作贡献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