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入“大考”,中央文明办专家组进驻武汉实地考查。武汉这座“古城”,也正如其最近出台的“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广告语一样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确实给人以神清气爽之感。走进城区街道,昔日的脏乱差、破旧损现象没有了,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规范有序的市场,举止文明的市民……客观地讲,文明城市创建的最大受益者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我校作为上一届的全国文明单位,在积极发挥文明单位示范辐射功能的同时,坚持“当好主人翁,打好主动仗”,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从师生的言谈举止到校容校貌,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校园文化氛围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走进校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精美道旗,干净整洁的广场、道路,以及寒冬中透着“绿”的草坪,泛着“红”的灌木、溢出“黄”的树叶;师生相遇除了互致问候外,“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也成了交流的内容;“小红帽”时刻活跃在校园内外,他们到车站、交通路口和社区开展文明交通、文明出行宣传;他们和后勤保洁员工一道开展及时保洁,“该出手就出手”,劝阻乱扔垃圾、乱贴广告等行为,他们是文明使者,文明创建的先锋。
尤其需要特别着笔的是通过宣传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对要求熟记“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武汉精神”和“志愿精神”从最初的抵触到后来积极参与,直至人人“过关”,可以说是“惊人的变化”、“喜人的成效”。这其中既体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高度自觉性、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也体现了我校各级党政领导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或许有人认为校园文明创建、乃至武汉市文明城市创建有一定“形式主义”的东西,其实,推动事物的发展总是需要一定的“形式”作为载体,关键在于其“形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设置道旗、展板、文化墙等,市容市貌可谓整洁靓丽,校容校貌亦可谓清新雅静。包括“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武汉精神”和“志愿精神”,无论是理论观点还是精神内涵,知道了或者说熟记了,才能得以深刻地理解,理解了或者说内化于心了才能有效地指导言行、直至实践,今天认为是死记硬背、形式主义,明天就能从中体悟真谛,形成动力,成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