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校领导谈体会(6)|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 作者: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侯永清 编辑: xcb2发布日期:2023-01-15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通过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参加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集中培训学习,以及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等材料,我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把握,深刻领会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论断。下一步,我将把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努力开创分管工作新局面,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在理论学习上下真功夫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灵魂。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时代价值和历史地位作出了新的阐释,形成了系列新的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明确界定,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坚持”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大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深刻阐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问题,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重大判断、重大部署、重大决策,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本质要求,指明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全面深入系统学、原原本本长期学,深刻把握精神实质,提高政治敏锐性,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和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内化于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在研究生教育上下大功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期,亟需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我校研究生教育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学校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领导,我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推进以下工作重点。

进一步加强导师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培养。开展师德师风和导师立德树人专题培训,引导鼓励导师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推进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前沿引领和方法传授,引导教师开展专题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搭建线上线下导师研修平台,实施“新导师上岗培训计划”,建立研究生导师常态化分类培训制度,切实提升研究生导师的业务能力。

完善研究生导师评价考核机制。加强对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情况的考核,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核结果作为导师年度招生资格审核、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聘用、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申报人才计划及科研项目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导师考核评价的鉴定、引导、激励和教育功能;对立德树人成绩突出的导师给予表彰,做好优秀研究生导师宣传工作。

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全面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大力开展毕业论文全面检查、科研过程抽检和课堂抽检工作;加大科教融合力度,激发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落实“1+N”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目标,确保研究生培养与产业需求接轨。

三、在科技自立自强上下狠功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打破封锁、突出重围,惟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作为学校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我校要着眼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实际,明确具体工作重点,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强化有组织的科学研究。以“揭榜挂帅”重点团队等新一批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通过强化管理与考核,深入完善科研组织模式,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升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能力,长期坚持、长期积累,力争不断产出重大科技成果。

引育高端创新人才。通过有吸引力的科研激励和支持政策,结合科研平台建设,招揽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科技领军人物,引进具有较高科研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学术影响的优秀人才,快速提升科技人员队伍整体水平。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学校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比以往更加强烈地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和潜力;深刻理解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激励和引导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责任,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努力营造潜心治学、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职能,加强各类科研活动全过程科研诚信管理,全面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度,明确个人承诺事项和违背承诺的处理办法;完善科研评价制度,深入推进科技人才和成果评价破“四唯”,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的评价导向,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单一的数量指标,探索代表性成果评价和支持开创性、颠覆性、前瞻性研究的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