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校领导谈体会(8)|“五育并举”,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 作者: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宏勋 编辑: xcb2发布日期:2023-01-18浏览次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坚持以本为本,聚焦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围绕“五育并举”,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培根铸魂强德育,种好思政教育责任田。一是建立健全校领导带头抓思政课工作机制。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校领导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通过深入一线与思政课教师面对面座谈交流,解决制约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机制、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的难题。二是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师资建设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确保思政课教师引得进、留得下、教得好。三是统筹推进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建设。筑牢思政课主阵地,赋能教师队伍主力军,坚守课程建设主战场。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多样发展强智育,托举人才培养新高度。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调整课堂教学学分、提高选修课比例、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把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交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行、体美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理想、宽基础、强能力、能创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三是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坚持“成果导向教育(OBE)”的理念,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毕业要求、培养标准和培养目标,建立课程、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之间的支撑关系矩阵,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全程贯穿强体育,增强体育教学推动力。一是优化课程体系。开设20门以上形式多样的体育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增加体育课学时,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将体育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二是建设体育课外实践课程管理平台和数据库。通过“大数据”科学分析体育工作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和权重,为学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三是加强体育教学研究。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加大对体育教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在各类教研项目申报中单列体育教学类项目。四是完善体育设施。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教学场地与设施的新建、改建、维修改造力度,统筹好体育教学设施资源,保障体育教学有效开展。

理实协同强美育,构建文化育人同心圆。一是优化课程设置。通过校内遴选和校外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形成30门以上的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二是丰富美育校园文化。充分发掘学校美育资源,将美育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艺术实践活动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三是深化美育综合改革。坚持美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并举,创新大学美育途径和方法,促进美育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推动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协同发展。

多措并举强劳育,搭建实践育人大舞台。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全面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劳动教育教学组织,一体化推动劳动教育组织实施。设立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专项,组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团队,提高教师劳动育人意识和专业化水平。二是强化内容供给。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增设20门以上的专业劳动教育类课程,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推动劳动教育落实落地。三是强化劳动实践教育。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将劳动教育课开在田间地头、社区乡村、工厂车间。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统一,提高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