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在常青校区行政楼第四会议室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校领导刘民钢、程水源、周坚、刘丰林、项喜章、孙向阳,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刘民钢在讲话中首先表达了对教师们节日的慰问,并与大家分享了自身从教的经历。他说,教师是一项清贫的职业,但也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职业。教师要想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果,必须要耐得住寂寞与清贫,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而人才是学校立足之本,也是社会发展之源。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社会的发展进步也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与付出。他希望,教师代表们能围绕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广开言路,献计献策。

与会代表从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财务管理、学生安全、师生生活、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积极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及建议。
有着三十年从教经历的食品学院王春维院长,代表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对江南大学及浙江大学相关学科(专业)的考察,提出了我校教学在坚持以基础教学为主的同时,在科研上要将所有的专业统筹到一个大方向发展,做到在某一研究领域做专、做深、做透,突出团队协同攻关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和交流了国内外特聘教授所发挥的作用。曾五次获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的动科学院的刘玉兰老师,讲述今年侥幸入选优秀青年自然基金过程,依自己历年来在科研上的观察与体验,强调了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她说,国家社会自然科学基金的获得者基本上是师出同门,同样的研究方向,同一导师培养的队伍在进行PK,若不注重团队建设,科研的发展之路便走不远。来自生工学院的杨江科老师,则从科研的实验设施,平台建设、人才建设、人才考核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自身的感受及心得体会,谈了自身的苦衷,实验设施目前处于瓶颈阶段,团队核心成员欠缺,希望学校能在其平台建设和人才建设上加大投入,并加强科研人员的考核,形成激励机制。化环学院新引进海外博士后陈浩老师,从设备平台、科研启动、网络环境、实验楼关门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建议。医护学院的教师代表周威,从技能型基础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基础类抓基础”,强调了对医护人员的技能培养教学目的。在科研上,他提出,可以与学校的强势学科相结合的设想。
省十佳班主任、省五一劳动奖彰——机械学院的宋少云老师在来参加座谈之前,还在院老师及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所以,他在谈话中,主要的关注点便围绕学生锻炼场所设施的安全性和开放金银湖校区北门以利于教师生活之便等方面展开。数计学院名师代表王艮远,对比现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等比过去要差,着重从社会环境、学生自身、及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层层分析,提出要加强执行和落实学校所制定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师教学的考评在强调量化的同时,更要注意质量的提升,学校在提升科研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大对教学的管理力度。电气学院新引进教师代表赵煦博士,感谢学校、学院和同事们在工作、生活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对个人研究方向、前景进行展望。土建学院刘杰胜博士,提到加强毕业班学生的课程教学与课堂管理,建议将课程教学排在前2个月,既方便学生实习、找工作,也方便教学与管理;另外代表学院对外聘教师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的加盟,活跃了学风,拓展了师生国际化视野。
经管学院获省教育厅资助研修回国的王锐博士,从对教师的评分方面提出了建议,她主张学校给教师进行评分,教师也可以给行政部门进行评分,实现双方监督,共同促进学校发展。艺传学院的陈莹燕老师及马克思学院的靖小琴老师,以所在学院的教学与发展为前提,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强调人文类学科的教学,是注重学生素质和思想的提升,对教师授课的考察,不能仅流于形式,应考察教师授课的深度,和教师课后与学生互动,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而所作的努力。外国语学院的青年教师陈德胜,从一名进校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角度,谈了学校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关心与支持,以及学校在此方面作出的努力。他也从青年教师的角度,提出了自身的愿望,希望学校多考虑照顾青年教师的生活,尽可能地为青年教师提供科研的支撑,适当解决青年教师在子女就学、个人问题等方面的不便。并从外语教学及学校发展的角度希望学校能多引进高端的外籍教师,广泛开展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增强青年教师的参与度。体育部董晓起教师从学生教育教学方面,建议增加体育运动器械的购置,利用好现有体育运动设施,加强学生体能的训练等。
一一听取代表们的发言后,校长刘民钢发表总结讲话。他代表学校感谢大家对学校定位、学风改善、学生管理、教学改革、行政管理事务、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表示学校会认真思考与研究。并要求各单位及时了解并尽力解决教职工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困难,对于确实存在困难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政策解释和说明工作,取得教职工的理解。他说,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靠大家,希望大家不断地发挥聪明才智,共同建设好武汉轻工大学。
另悉,当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刘丰林在人事处、离退休处等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走访慰问了刘大川、胡健华等今年退休的专家名师代表,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福,感谢他们长期以来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所作的突出贡献,勉励他们在新起点上继续发挥余热,为学校和行业发展再立新功。同时,人事处还代表学校向专家名师、特聘学者、师德标兵以及新引进的博士送去慰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