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烤全羊、清蒸螃蟹、香辣基围虾、巨型蛋糕、现磨咖啡……10月18日,适逢武汉轻工大学73周年校庆日,万余名师生齐聚校园美食节现场,免费品尝各色美食。人民网、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让不少网友直呼“香迷糊了”!
校庆日美食节,不仅让全校师生欢聚一堂、一饱口福,凸显了武汉轻工大学的“食”力,更是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提升了学校的文化软实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校庆日美食节,擦亮了“食在轻工大”的文化品牌。
作为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武汉轻工大学充分发挥学校粮油食品等特色,以美食节为契机,积极打造“食在轻工大”的文化品牌。美食节现场划分出16大美食区,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美食地图。香气扑鼻的美食引来师生纷纷驻足品尝,拍照打卡,共同分享节日的喜悦。
“好吃,没吃够”“学校考虑得很周到,被‘宠’到了”“很开心,活动特别有意义”“祝学校越来越好”……师生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参与了“学史爱校”知识竞赛等校庆日系列活动,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优势与文化底蕴,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食在轻工大”已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美食的口号,它更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代表着轻工大独特的校园文化、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师生的人文关怀。每一届新生入学,都会对“食在轻工大”的美食节充满期待,而毕业生们在离开校园后,也会时常怀念那些在美食节上度过的美好时光。这一文化品牌,在一届又一届师生的传承与发扬下,愈发熠熠生辉,成为轻工大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校庆日美食节,构建了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温馨舞台。
美食节上,新疆烤串散发着浓郁孜然香,内蒙古烤全羊带着草原的豪迈气息,恩施特色小吃彰显着别样的民族风情。这些美食,不只是简单的食物,更是各民族文化的鲜活体现。师生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些美食,也分享着各自民族的故事、习俗与传统。
“没想到能在学校喝到这么正宗的西藏奶茶!”在西藏长大的汉族学生贺兴林对美食活动赞不绝口。“有幸品尝到各民族的特色美食,认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朋友,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民以食为天。师生从对美食的热爱延伸到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与欣赏,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多元一体。这种在美食共享中形成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师生们紧密相连,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校庆日美食节,打开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友好窗口。
“好吃!”“美味!”“太棒了!”穿梭于各个美食区,留学生们用中文发出一声声感叹。“中国菜有很多味道,酸、辣、甜、咸,我都喜欢。”来自印度的留学生瑞茶(Richa)说,“我和中国朋友约好了,下次教我做中国菜。”
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中国师生也积极向外教和留学生介绍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在面食区,留学生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听着春节吃饺子寓意团圆的故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团聚的重视。在交流中,大家发现尽管不同国家饮食文化各具特色,但对美食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共通的。
“听闻一些留学生希望在明年的美食节增设国际美食专区,我们干劲十足。”学校后勤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欢迎来自不同国家的外教与留学生共同参与筹划,带来家乡的地道风味,搭建起一座跨越国界的饮食文化桥梁。”
通过这样的互动,中外师生在美食的纽带连接下,打破了文化隔阂,增进了相互理解。大家深刻认识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各有千秋,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武汉轻工大学的校庆日美食节,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它以美食为切入点,在擦亮学校文化品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多元融合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
校园文化是校园实力的“金字招牌”,更是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以美食为引,当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在大学校园内萌发、在社会中转化,必将振奋更多的师者担起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任,必将鼓舞更多的学子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而这股文明的风也必将吹向五湖四海,成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