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聚焦】武汉科学家让黄鳝吃上“米其林大餐” 不仅可省20%饲料成本,还能减少水体污染
  • 作者: 编辑: xcb2发布日期:2025-04-02浏览次数:

王春维教授(左三)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通讯员 李玲玲

黄鳝吃货们有福了!3月28日,在第七届中部地区水产饲料实用技术论坛上,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王春维教授团队端出一锅“硬菜”:历时四年研究出来的国内首创黄鳝专属“熟饭套餐”——黄鳝熟化团状全价配合饲料,让“水中人参”吃上了“Q弹”营养餐,更帮养殖户省下了20%饲料成本,连带着水体污染都跟着“瘦身”,一举破解传统水产养殖“小鱼喂大鱼”的恶性循环。

黄鳝吃上熟的“米其林大餐”

“作为我国重点推广的淡水特种水产品,黄鳝养殖规模持续扩张,湖北更将其纳入全省重点农业产业链核心。但传统冰鲜杂鱼与膨化饲料混合的投喂模式,不仅成本较高,还容易导致饲料溶失污染水体。”王春维教授介绍。

而当前主养区流行的“鱼糜混搭法”——将冰鲜幼杂鱼打成浆,制成鱼糜后与膨化饲料对半混合,看似权宜之计,实则暗藏危机:长江禁捕令使生鲜饲料资源日益紧张,加上鱼糜虽有诱食作用,但其易在水体中溶失、利用率低,未被食用的部分会污染水体。

早在2019年,就有专家呼吁摒弃“小鱼养大鱼”的恶性养殖模式,农业农村部也明确提出积极探索配合饲料替代冰鲜杂鱼,因此,开发黄鳝全价配合饲料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1984年,王春维教授便投身饲料研究领域,深耕饲料行业近40年。为研发黄鳝全价配合饲料,他和团队历经四年艰苦探索。“全价”意味着饲料中浓缩了黄鳝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精华。研究过程中,他们首先攻克了用植物性原料制作出具有肉质感和营养的饲料这一难题,花费两年时间确定了能提供黄鳝生长必需营养的粉状原料,以及适合制作饲料面团的其他原料。

熟化饲料让成本下降20%

配料确定后,饲料面团的“肉感”和保质期又成了新难题。初次用生面团制作的饲料在前往企业试验途中,饲料就出现变硬、裂口等问题。为此,王春维借鉴仔猪教槽料的熟化软颗粒加工技术,将饲料做成“熟饭”,但因黄鳝与仔猪习性不同,四年时间里,王春维和团队成员一心扑在实验室寻找最优配比。

饲料的软硬和保质期与水分含量紧密相关,王春维团队一次次试验,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地调整水分含量。同时,为寻找合适的保持剂,团队成员也付出了大量努力,一名研究生就试验了十多种配比,耗时近一年才找到最优解。

最终,王春维团队为黄鳝量身定制出“营养套餐”。这种饲料科学配比各类营养原料,经熟化工艺精制而成,不仅能模拟鲜鱼肉质口感,激发黄鳝食欲,让其品尝到“Q弹”感觉,还更利于黄鳝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料肉比。目前,该饲料在水中溶失率仅为2.53%,淀粉糊化度达到82%,饲料成本相比传统混合饵料下降了20%左右。

当前,我国黄鳝养殖发展迅速,2023年全国产量达35万吨,2024年预计突破38万吨,湖北作为产量第一大省,2023年产量近17万吨。王春维教授的这项创新成果,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又降低了成本,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王春维表示,团队还将继续研究,待大塘验证后,这套“营养大餐”有望在更多水域推广,为守护绿水青山、助力养殖增收贡献力量。这位深耕饲料领域多年的科研人,将继续以科技为养殖动物烹制“健康佳肴”,为满足国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饲料人的智慧与力量。

【媒体链接】

《楚天都市报》2025年4月1日A07版:

https://ctdsb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504/01/content_309871.html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