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接续奋斗!我校师生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二)
  • 作者:文/各相关个人 编辑: xcb2发布日期:2025-09-04浏览次数:

巡察组副组长 柳兴志:观看震撼人心的阅兵仪式时,我为强国强军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也深刻感受到伟大抗战精神的感召力。作为学校巡察干部,我将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履职动力,增强监督本领,发扬斗争精神,牢牢把握政治巡视定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学校“13510”发展目标,提前谋划好第六轮巡察工作,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巡察力量。

学报编辑部副主任 易阳:阅兵式上中国军队的威武气概,既是革命先辈们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更是当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的力量源泉。学报编辑部当以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精神内核为镜,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战略部署,将《武汉轻工大学学报》打造成为彰显学术创新、服务学科发展的重要阵地,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谱写属于学报人的时代篇章。

动科学院副院长 陈洪波:阅兵式所展现的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精神,与我们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内核高度契合。畜牧业关乎国计民生与粮食安全,尤其需以阅兵精神鞭策自身,聚焦种质资源创新、智能养殖、疫病防控等关键领域,攻坚核心技术,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致力于培养知农爱农、强牧兴牧的新型人才,为保障国家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坚实力量。

管理学院副院长 王锐:观看阅兵仪式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刻回顾,也是对未来的美好畅想。多款首次公开亮相的参阅装备,都来自科研人员的刻苦攻关和技术创新。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奋斗动力,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专业素养的时代新人。

招就处 李春荣:九三阅兵不仅是一场展示国威军威的盛典,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启迪我们:必须铭记那些用生命换来和平的英雄,铭记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历史;必须传承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必须坚守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的初心。

财务处 魏晓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大会,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庄严宣誓。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坚定信念,无惧挑战,以史为鉴,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的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际处 阮秀娟:铿锵步伐踏响山河,战鹰列阵破长空!纪念活动中展现的抗战历史和英雄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伟大抗战精神的磅礴伟力。作为外事部门的工作人员,我应铭记历史,弘扬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立足岗位、奉献自我。同时,要以史为鉴,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对话化解分歧,以合作促进共赢,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保卫李明:观看纪念大会,我心潮澎湃,深切地感受到:民族伟大复兴的密码,既藏在铁甲洪流的震撼里,更蕴含在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命运的自觉担当中。作为维护校园平安稳定的“安全卫士”,我定当勤勉务实、恪尽职守,将师生安全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行动上,坚决筑牢校园安全堤坝,奋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支撑和保障。

继教学院辅导员 马俊伶: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是对民族记忆的庄严致敬,更彰显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当抗战精神化作强军路上的精神火炬,当历史教训转化为创新突破的智慧源泉,我们更当铭记:唯有自立自强,方能永葆山河无恙;唯有团结奋斗,才能续写盛世华章。这盛世,正如先烈所愿;这未来,正待吾辈开创!

生科学院教师 李龙杰:作为一名“90后”高校教师,能有幸见证这一重要历史性时刻,我倍感振奋和激动,更深刻领悟到“科教报国、强国有我”滚烫的使命感。我将用更深的情怀、更高的本领、更强的担当,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发展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壮阔征程,培养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时代重任、富于创新精神的青年英才,为学校加快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智慧与力量!

设计学院教师 韦唯:阅兵现场“曙光红”“丰饶金”与“橄榄绿”不仅是视觉语言,更是情感与精神的载体。这种将文化基因注入当代设计的实践,正是我们教学中不断强调的设计方法论。设计学院的同学们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最好的设计永远根植于民族土壤,服务于人民需求,展现时代精神。让我们共同以设计之光,铸就属于这个时代的灵魂。

匹兹堡联合学院辅导员 张梦潇:阅兵式是彰显中国开放与自信的重要窗口。对于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青年学子而言,在享受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更应主动成为讲述中国故事、参与全球治理的新生代力量。作为辅导员,我深切体会到这场盛典带给青年的启示:既要扎根中国大地,也要放眼世界舞台。我将继续引导中外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国际师生深入理解中国“和平发展”背后的实践与担当。

食品学院本科生 刘颖:看完整场阅兵仪式,我心中满是骄傲与自豪。此次阅兵既是向历史致敬,更是面向未来的宣誓。当现场放出和平鸽时,鸽群腾空、和平展翅,这一刻,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维护和平需要强大实力与坚定意志。展望未来,我将把观礼的振奋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刻苦钻研学业,积极服务社会,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

土建学院本科生 陈天龙:九三大阅兵,似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在时光长河中徐徐铺展。铁甲洪流,如钢铁巨龙奔腾,彰显大国雄浑力量;战鹰列阵,似苍穹利剑出鞘,捍卫祖国万里蓝天。英姿飒爽的军人,以整齐划一的步伐,踏响捍卫和平的铿锵鼓点。这场阅兵,是对先烈浴血奋战的深情礼赞,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崇高致敬,让我们炎黄子孙豪情满怀,勇毅奔赴新程!

文传学院本科生 林君翰:大阅兵让我们再次回望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更让我们看清了肩负的时代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将伟大抗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直面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敢于拼搏、勇于突破,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行动践行担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的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马院研究生 郑庆安:观看完阅兵仪式,我心中澎湃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一场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深刻对话。阅兵不仅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国防力量,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生动体现。作为马院学子,既应具备“解释世界”的学术能力,更要有“将真理转化为群众手中尖锐武器”的实践自觉。我将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以实际行动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硒产业学院研究生 汪梦志:5098个日夜,14载浴血荣光,中华民族用血肉铸就不朽丰碑。阅兵式上,直升机梯队绘出“80”壮阔图腾,战旗方队擎起抗战英模部队的荣光,新型装备方阵彰显科技强军硬实力。胜利之光穿越时空,照亮民族复兴征程。昭昭前事为鉴,赫赫军威安民。吾辈当以钢铁意志传承红色基因,用奋斗续写和平华章——愿五星闪耀处,山河无恙,盛世永存!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