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党史学习的理论自觉,深刻掌握党史学习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6月17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汪信砚教授做客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学院全体在校研究生和部分老师现场参加,学院2021级全体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收看此次讲座。

汪信砚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特定的内涵,任何误读或歪曲都会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汪信砚从概念阐释入手,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个基本范畴,细致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性、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现实中区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两个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与科学性的理论考察中区分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两个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中区分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两个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对象与主体确立中区分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两个概念,进一步厘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核与实践特质。最后,汪信砚教授指出,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最大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在互动环节,现场同学们积极提问,汪信砚教授对大家的提问逐一作耐心细致解答。同学们纷纷表示,汪教授的讲座理论功底深厚、逻辑严谨,讲座能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具有极强的真理性、思辨性与价值性,有利于提升大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逻辑理解和哲学把握,有利于大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