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3月12日下午,硒产业学院、图书馆携手在常青图书馆五彩阳光花园开展了以“花植润心”为主题的植树节劳动实践课。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亲手种植花卉的方式,强化大学生的劳动意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同时普及植物科普知识,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活动伊始,硒产业学院的刘晓梦老师向同学们阐述了植树节开展劳动活动的深远意义。作为学校《花艺生活》通识课的专任教师、“心心向农”志愿服务队的指导老师、恩施高旗小学的科普副校长,她用生动的语言结合实例和数据,详细讲解了植树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重要性。她指出,花艺不仅能够美化生活空间、提升审美情趣,更能培养同学们的耐心、细心和观察力,让大家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寻得一片宁静与美好。

随后,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硒产业学院的同学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种植工作中。他们手捧向日葵种子、太阳花种子和小苗,小心翼翼地将其种入花盆中。有的同学挥锹铲土,有的同学浇水施肥,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尊重。通过亲手种植,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泥土的芬芳,更体会到了生命成长的喜悦和期待。“原来雨滴不是阻碍,而是大地张开怀抱迎接新生命的呢喃,这种与自然同频共振的感觉,是坐在教室里永远体会不到的”。硒产业学院学生叶雨轩在种植时别有体会。

劳动间隙,图书馆的李波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植物科普讲座。她精心推荐了五本关于植物的好书,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寂静的春天》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化学污染对生态的破坏,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植物的欲望》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植物与人类的互动,使种植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博物之旅——发现瑰丽的植物》展示了全球各地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植物,让同学们在欣赏植物之美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了植物的分类、生态和习性;《种子的信仰》则以诗性的语言和科学的观察,记录了近200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与生长过程,诠释了种子的顽强生命力……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植物知识,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自然探索的兴趣。硒产业学院学生邹伊晗发出感叹:“就像书中所说,每一滴雨水都是种子穿越时空的使者,我们现在种下的不仅仅是花,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七彩阳光”花园在同学们的巧手下焕然一新。一盆盆山茶花、三角梅错落有致地摆放在阳台上,宛如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这片专属天地将成为同学们与自然亲密接触、放松身心的乐园,也是他们劳动成果的展示窗口。李波介绍,“七彩阳光”花园里配置了休闲桌椅和景观小品,还播种了多种花卉,供大家休息和观赏。在这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感受自然的和谐美好,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在这场不期而遇的春雨中,劳动教育展现出独特的力量。通过亲手种植花卉,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更在心灵深处播下了绿色的种子。他们纷纷表示,将把这份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带入到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理念,为构建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审核:刘立伦、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