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聚焦】专研“舌尖上的学问”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硕果累累
  • 作者:记者熊源 王雷 编辑: 发布日期:2021-01-11浏览次数:

刚刚过去的一年,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喜讯频传。

2020年6月22日,艾瑞深校友会“2019中国一流学科排名”出炉,该学科位居全国第6位(并列),位次百分比进入全国前5%;7天后,软科正式发布“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该学科入选其中。

作为武汉轻工大学成立最早、科研成果产出最多的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历经6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特色鲜明的王牌学科。

武汉轻工大学

“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坚持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并立足国情、省情、地情、校情和粮油食品产业,深入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文平说。

高端平台众多 科研成果丰硕

多年来,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粮油食品加工、贮运品质变化机理、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研发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积累传承,着力夯实其国内粮油行业的引领地位。

当前,该学科建有大宗粮油精加工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测试中心(CNAS、CMA双认证)、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等10多个学科专业平台。

“这些平台都是立足湖北、服务全国的,一直在通过成果转化、举办重要会议、发布行业标准、提供智库和文化服务等途径积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丁文平说。

近年来,该学科以粮油食品品质与健康为核心,聚焦“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研究领域,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23项,承担了24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或子课题,在全国食品类院校中位列前茅,研究解决了粮油食品产业一系列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其中,该学科联合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河南工业大学等8家企业和高校在稻米油加工领域成功推动了湖北省、黑龙江省、河南省等地区的米糠产业的发展。

“我们使米糠制油利用率从5%提高到45%以上,开发的谷维素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何东平说,“如果相关技术能在全国实施利用,能有效地将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提高7%,减少国外大豆进口量,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

“我们学科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满足大众对多样化与功能化高品质食品的需求。”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祝振洲介绍,该学科与恩施德源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硒萃、硒肽等系列高附加值富硒产品,成功实现公司产品提档升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悉,该学科联合企业推出的富硒杂粮类代餐方便食品、定量补硒预包装食品压片糖果、富硒糕点饼干、富硒固体饮料等产品在2018—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9106.11万元、利税6315.7万元。

“2019年,我们学校牵头主持的《长江中下游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全产业链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还获得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学东颇为自豪,“这是目前湖北省内唯一一项由高校牵头的食品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

该项目瞄准制约小龙虾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难题,促进小龙虾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项目实施和完成期间,预计可带动和实现经济效益达千亿元。

汇集一流师资 培育时代新人

“‘引好人才、用好人才’是我们学科人才工作的宗旨。”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文平表示,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师资力量极为雄厚,为建设一流师资队伍,该校实施了“创新人才强校项目”,通过重点引进高端人才、提升教师引进质量、强化后备人才培育等具体举措,在政策和条件上营造“一流学科人才特区”环境,高层次人才聚集效应逐步凸显。

当前,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有各类高层次人才2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5人。“我们还动员教师发掘社会资源,为高端人才引进牵线搭桥。”丁文平告诉记者,能成功引进某高端人才多亏了在2018年调入该校的王加华博士。“他们师出同门,在经过王加华的前期沟通后,我们迅速与该教授敲定了双聘事宜”。

在汇聚众多学科人才后,该学科按照“打造一批团队、完成一批项目、产生一批成果、培养一批专家、支撑学科发展”的目标,相继组建了“谷物资源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油脂及植物蛋白科技创新”“硒科学与功能性食品研究团队”等8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如今,学科科研氛围日益浓厚,本科生、研究生发表的科技论文档次明显提高,产学研合作更加密切,学校的行业影响力更加突出。”丁文平表示,该学科已发表SCI等“三大索引”收录500余篇;获发明专利8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学科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高素质学科队伍建设的首位,主动配套出台相关院级规章制度,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到学院工作要点和工作目标责任书中,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紧密结合,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通过全面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该学科队伍中涌现出了捐资50万“粮”心奖助学的李庆龙,“2020年湖北师德先进个人”沈汪洋,湖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祝振洲,校级师德先进个人刘英和舒在习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在注重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作为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的首批试点学院,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对学生采用“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模式进行培养。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宏光介绍,考生被录取后,即可选择高水平教授或博士作为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己的学习和人生规划,并提前进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参与导师的科研组会和科研实验。

该学科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7%以上,而且有40%的学生就业单位为中粮集团、中储粮、伊利乳业等行业大型知名企业。“我们的升学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王宏光说,特别是国际合作办学的2020届毕业生,16人获得了中英双方的学位,并且3人获得外方一等学位;16人中,2人回国工作,14人获得世界一流大学的升学机会,攻读硕士学位。

作为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省优势学科、省优势特色学科群、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其二级学科“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为首批省高等学校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省立项建设博士点,依托该学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为首批国家“双万”一流特色专业。

 

创新学科建设 加强国际交流

在探索一流学科建设模式过程中,武汉轻工大学建立健全“双一流”建设组织领导体系,设立了学科提质进位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能力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6个“双一流”建设专项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领域的具体建设与改革任务。

自2018年以来,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相继成立“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研究院”“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战略研究院”等交叉学科创新平台,并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研讨发展定位和建设方案,聚焦“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领域精心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和重大项目的协同攻关,积极探索和创新“双一流建设”的有效组织模式。

同时,该学科以《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为依据,建立并实施“双一流”建设目标责任制,通过签订任务书,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并增设关联目标单项考核奖、突出贡献考核奖、科研经费与教学核心目标奖惩绩效等举措,不断优化完善“双一流”建设目标绩效考核体系。

在创新学科建设模式的同时,该学科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2018年以来,该学科代表团先后赴英国提赛德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美国南犹他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等高校开展“食品领域国际前沿技术”的项目合作与人才交流。

此外,该学科还通过主办或承办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世界知名学者和国内一流学术大师来校讲学和开展合作研究等途径,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

截至目前,由该学科主办或承办的“第二届ICC 亚太区国际粮食科技大会”“2019国际食品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第六届国际稻米油科学技术大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首届粮食安全与产业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吸引了美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多国专家和企业家来校交流。

丁文平表示,该学科已形成了“科学理论研究”和“工程装备创设”并进发展的良好态势,学科将继续坚持“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国际知名、国内特色、省内一流的目标建设,持续推动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

【媒体链接】

1.人民日报客户端: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8041395/rmh18041395

2.中国食品安全网

https://www.cfsn.cn/front/web/site.shengnewshow?sjid=17&newsid=55130

3.人民时代

http://www.peoplesd.cn/shehui/5121.html?1610589026

4.今日湖北

http://www.hubeitoday.com.cn/post/5/133656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