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三交史”研究,这一资源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 作者: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王灿 编辑: 发布日期:2022-11-22浏览次数:

图像技术自20世纪中后期得到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图像史学亦由此兴起。要发挥图像的独特价值,拓展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2021年10月,观众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参观“光影记忆 百年风华——《国家相册》大型图片典藏展。新华社发

一种新的史料来源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相机的诞生、印刷技术的进步,海报、照片、漫画等影像资料大量涌现。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重视剧情片、绘画等非纪实性影像所蕴含的史学价值,认为史学家之所以忽略电影以及其他非文字资料,既不是由于能力欠缺,也不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是对这类资料缺乏足够的认识并且无意识地加以排斥。

▲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展”吸引观众驻足观看。

图像是物质世界以视觉形式存在或传播信息的形态。和文字记录相比,历史图像具有更贴近历史事实的特点,在表达历史的局部完整性上具有明显优势。作为史料来源的历史图像,既包括新闻照片等以历史事件、人物等为拍摄内容的纪实性图像,也包括历史上创作的写实主义题材绘画作品,符合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逻辑的海报、宣传画等。

图像的视角是多维的,既可以从新闻照片、漫画等体裁的影像中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宏观内容,也可以从一些私人的摄录、图绘中考察人们的日常交往。特别是具有民族志性质的摄影作品,为研究者揭示这些图像背后的历史真相提供了珍贵素材。

近代以来,伴随着影像技术的革新,图像资料的丰富性超越此前任何一个时期。由于历史原因,斯坦福大学、华威大学等欧美高校和机构保留着许多近代中国的影像资料,我们要重视对其中具有史料性质的图像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运用数字化技术转化和储存这些图像资料,丰富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图像史料数据库,拓展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一种新的历史思辨方式与视角

图像的普及受惠于现代媒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图像是媒介技术发展和艺术进步的产物,视觉文化的兴起使过去以文字为主体的叙事方式发生了剧烈变化,包括图像在内的影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社会与历史角度的诠释方式。不同类型的图像悄然影响着人们对于历史的认知。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图像所反映的历史是一种艺术,它提供了一个视窗,让人们了解图像背后的社会及文化。与此同时,人们还会对一些历史图像产生“非同代人的同代性”的共鸣,认为社会产生的经验是可以跨代传递的,由此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过去的许多价值观念与思维逻辑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和行为。

▲《乡村巨变:岜沙1989-2019》,旷惠民摄

一般而言,历史资料都含有解释的成分。图像主要依靠符号语言叙事,将历史环境与受众的情绪、意念、行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构造出一个动感的、富有张力的有机艺术整体。一些真实的历史信息,应该通过历史图像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样的历史信息才是真实可信的。

在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大幅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甚至一张图片就能道尽千言万语,成为大众获取、解读信息的重要来源。而图像创作的要求也大为降低,人们利用相关软件,就能以图像方式记录和分享各种信息。可以说,图像是一种全世界都能看得懂的语言,它往往能够跨越文化和理解的局限,产生超越文字的传播效力。

运用图像讲好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是在国家层面为整个中华民族著史立传,是赓续盛世修史传统的重要文化工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心聚力工程,是加强历史研究、促进人才培养的强基培元工程,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绢本,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记录了汉藏民族交往的重要事件。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中华文明的图像书写形态从未中断过,这种图像书写形态彰显了中华文明传承的稳定性、延展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视觉文化发展契机,深入挖掘和运用图像资料,丰富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内容、研究视角、书写方式和传播手段。

图像史学视野下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书写要通过对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历史图像的印象认知,穿透性地理解那个时代复杂的文化领域和社会关系。同时,加强宣传,推动研究成果转化,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让历史叙事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要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学形式更多样、更有吸引力。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形成合力,推动新文科建设。

【媒体链接】

1.中国民族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zM3MTMyNw==&mid=2653795130&idx=1&sn=16d560b01b89119ee3404026f46a414f&chksm=80a63c6ab7d1b57c1e9c9b70ee2da7bd3dc4f11e7d6dbc908c546b4e41afcb181ebc4e52c430&mpshare=1&scene=23&srcid=11221lNxMOFWD233oLNTQY3E&sharer_sharetime=1669079417006&sharer_shareid=c7c8e818e558f2f9f2a6afb798b767c6#rd

2.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300303142062432204&item_id=6300303142062432204&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668773887072&showmenu=false&ref_read_id=29f3b7fb-f587-4ec9-8989-cbdf6c74a43f_1669078798454&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