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聚焦】荆楚好老师群星闪耀|“藕教授”让莲藕“长”出骨头!十余年深耕,他带学生把论文写在工厂里
  • 作者: 编辑: xcb2发布日期:2025-09-06浏览次数:

在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们亲切称呼易阳教授为“藕教授”——十余年来,他带领团队深耕莲藕研究,不仅揭示了莲藕的健康密码,更开拓出莲藕全粉3D打印、“以藕塑骨”等前沿应用,让传统食材焕发科技之光。在科研一线,他始终坚守育人初心,将实验室变成课堂,培养出一批“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能创新”的食品专业人才,持续推动科研成果走向产业、服务社会。

8月21日,从教育部传来喜讯:易阳教授申报的《食品工厂设计原理》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目前正处于公示阶段。当下,他在忙着更新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完善课件,准备在新学期为学生们带来更贴近产业前沿的内容。

易阳教授 受访者供图

研究用莲藕“打印”骨骼修复材料

莲藕,这一湖北重要的农业资源,虽食养价值悠久,但其健康机制和深加工路径始终缺乏系统研究。2014年,已在热带水果研究领域小有建树的易阳,毅然决定转型。“想做点真正服务湖北的事。”他坦言,最初面对资源匮乏和方向迷茫的双重压力,每天从早八点到晚十点泡在实验室成为常态。

真正的转折来自一次企业调研。当发现莲藕加工中约20%的“边角料”被废弃时,易阳萌生了“变废为宝”的想法。尤其是莲藕纤维天然的骨架结构引起了他的注意:“既然中医常说‘以形补形’,莲藕能否用于骨修复?”

受“藕断丝连”的启发,团队展开攻关。他们发现,莲藕纤维素经纳米化处理后能有效吸附钙离子,促进骨矿化。但如何让柔韧的藕纤维具备支撑人体骨骼所需的机械强度?


开展科普宣传 受访者供图

易阳带领团队反复试验,通过调控藕淀粉与纤维的比例,结合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出兼具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的骨支架。“最难的是平衡降解速率和成骨效率,”他回忆道,“材料既要支撑到位,又要适时降解。”最终动物实验显示,植入“藕骨”8周后,骨缺损愈合率高达95%,骨骼强度恢复如初。

这项“以藕塑骨”的创新研究一经公布,便受到大众广泛关注,展现出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和社会效益。“虽然从实验室到临床推广的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我们会坚持不懈,勇往直前闯难关。”易阳说。

作为科研带头人,易阳的贡献远不止于莲藕。他瞄准我国莲藕、菱角、龙眼、香菇等丰富药食同源资源普遍存在的“功效不明、效益不清、利用不精”问题,十余年来潜心解析其生物活性物质基础,阐明健康效益理论,创新功效调控技术。作为湖北省食品营养与健康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纵向项目12项,完成企业委托研发课题5项。其研究成果支撑团队获得202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本人主持的“莲藕健康功效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项目更荣获2023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要做学生科研路上的陪跑者”

在学生们眼里,易阳教授不仅是一位深耕莲藕研究的科研先锋,更是一位深谙“立德树人”之道的良师益友。易阳常说:“老师不仅是教知识,更要陪学生走一段路。”

易阳深信,真正的能力培养源于实践。他将前沿的科研项目转化为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挑战中成长。2023级研究生汪锦丰的故事便是生动例证。作为一名跨专业考入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汪锦丰最初与易阳的相识源于共同的爱好——羽毛球。在球场上感受到易阳的亲和力,又听闻导师卓越的科研能力,汪锦丰主动申请加入了易阳的团队,并承担起莲藕全粉3D打印这一创新课题。

带学生参加科技成果推介 受访者供图

然而起步充满挑战:实验室没有专用3D打印机,汪锦丰对设备和材料性能都不熟悉。在他迷茫时,易阳及时给予有力支持——不仅联系其他课题组协调设备借用,还安排专人指导操作,并在材料处理等关键环节耐心提供建议。易阳常与汪锦丰一起查阅资料、优化方案,鼓励他不断尝试。汪锦丰感动地说:“易阳老师会和我一起查资料,给我一些建议,然后我再去做各种尝试。”这种手把手的指导,不仅让汪锦丰掌握了关键技术,更培养了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宽容不失严谨”的风格贯穿始终。2021届五名本科生在大二时找到易阳咨询考研,他立即为他们量身定制课题,从实验设计到论文撰写全程指导。即便在国外访学,他也坚持线上辅导。

学生们后来常说:“跟着易老师选课题,心里特别踏实,因为每个方向都在自己的兴趣点上。”而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易阳的严谨细致更是让同学们印象深刻。他要求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必须制定详尽的方案——“样品怎么选、试剂怎么配、方法怎么定、条件怎么控……”他会和学生逐字逐句讨论,每个细节都抠得仔仔细细,并常叮嘱“科研里可不能有‘差不多’。”在这样的悉心陪伴下,五名同学不仅以第一作者发表了3篇中文核心论文,更顺利拿到了丹麦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武汉轻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朝着研究生阶段的新征程迈进。

一句“不要紧”托起学子科研梦

从教十三年,对易阳来说,育人不仅在于“授业解惑”,更在于“立德正心”。易阳深知科研之路充满挫折,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样需要关注。

2020届毕业生蔡雨柔曾带着高考失利的沮丧与迷茫,踏入轻工大校园。初遇实验挫折时,易阳老师一句“不要紧,你要都会了,我还教啥呢”化解了她的窘迫,也传递了包容与信心。在易阳手把手地悉心指导下,蔡雨柔本科期间便崭露头角,发表核心论文,并以年级绩点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蒂赛德大学一等学位。

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 受访者供图

在毕业抉择的关键时刻,易阳的远见和全力支持再次点亮了蔡雨柔的未来。他先是推荐她考取荷兰瓦格林根大学硕士,后因疫情受阻,又连夜查阅资料,转而建议她直接申请英国利兹大学的博士。面对“本科直申博士”的巨大挑战,蔡雨柔充满顾虑,易阳却始终坚信她的潜力,陪她反复练习模拟答辩,一同精心打磨研究计划。最终,在恩师的鼎力相助下,蔡雨柔成功斩获利兹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实现了学术生涯的飞跃。

“我们要培养‘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多年来,易阳教授的育人实践结出累累硕果。在教研教改方面,他申报的《食品工厂设计原理》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目前处于公示期。他主持完成4项校级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打造两门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围绕“大食物观”创新食品类专业研究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获批省级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此外,他积极搭建荆楚特色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沙市莲藕科技小院等实践平台,并亲自带领学生参与各大企业项目,将课堂延伸至产业一线。其指导的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多次入选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众多学子被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深造。

“科研的价值要体现在产业和民生中”

“我们想把莲藕的应用做得更广泛一点,科研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融到产业里面去,产生实质的经济社会效益,才能体现科研的价值。”——这是易阳深耕科研、助力产业的坚定信念。

湖北的莲藕,是刻在荆楚大地上的“金名片”,但“低端同质化竞争”的隐忧,像一层薄雾笼罩着产业的前路。“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是科研人该扛起的责任。”易阳清楚,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科技赋能。于是,他带领团队迅速响应省委农办《关于推进莲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强化休闲食品、功能食品开发的科技支撑,推动绿色高效技术集成应用”的部署,一头扎进了莲藕产业升级的实践中。

参加技术成果推介 受访者供图

绿色梯次加工、资源高效利用、产品健康创制,这三个方向成了他攻坚的“三驾马车”。用功能性食品基料替代传统加工方式,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更把产业链条拉得更长、磨得更粗。如今,10余种莲藕全粉配料及营养健康产品已成功面市,8项技术规范和标准落地生根。这些成果走进企业后,三年内为企业新增销售额1.9亿元,带来近3000万元利润,实打实的成效里,蕴藏着科技的力量。

据悉,相关技术入选2024年湖北农业博览会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2025年湖北省科技服务民生乡村振兴实用技术成果,易阳本人更因服务企业成绩突出,被湖北省科技厅评为优秀科技特派员。但他没停下脚步,又走进相关媒体平台做科普,把莲藕的健康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老百姓懂藕、喜藕、吃藕,产业才有扎得更深的根。”他说,夯实消费基础,才能让产业拥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易阳教授 受访者供图

身为民主党派人士,易阳也始终记着肩上的参政议政责任。他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打磨履职能力,把调研里的思考、实践中的感悟,变成了一份份有分量的建议案。“‘四化并进’助力湖北莲藕产业倍增发展”“建议推进湖北省‘未来食品’创新体系建设”“关于食品安全新旧问题的几点思考和建议”……这些建议多次被九三学社湖北省委采用,而他本人也荣获2024年度优秀社员和参政议政先进个人二等奖。

【媒体链接】

1.极目新闻客户端:

https://jms.ctdsb.net/jmyth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2515831&cId=0&uik=kwsh58gS&share_plat=wechat&sec=bcb809d0

2.湖北省教育厅:

https://mp.weixin.qq.com/s/xnGG3LEEVwuIWFMV6bgBvA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