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荆州12月15日电(王莹)作为我国南方地区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中农高区以打造农业高新产业聚集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为战略目标,定位为“农高产业集聚区,四化同步生态城”。那么“农高产业集聚区,四化同步生态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华中农高区又是如何在逐步实现这十四个字的目标的呢?近日,华中农高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主任助理杨从国接受了新华网独家专访,对“农高产业集聚区,四化同步生态城“这一目标定位进行了解读。
积极发挥农业资源优势 打造农高产业集聚区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自古享有“鱼米之乡”、“天下粮仓”的美誉,是中国南方农业的典型代表。荆州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和鱼肉蛋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冬油菜生产基地,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棉花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一,水产品产量占四分之一,粮食和油料产量分别占六分之一,生猪出栏量占十分之一,农林牧渔业占全省九分之一,油菜和淡水产品的面积、产量居全国市州之首。华中农高区地处荆州市西郊,充分利用荆州的农业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了一系列“农”字号的产业园,如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交易中心、大明现代水产产业园、荆楚种业生物高科技产业园等。
除此之外,荆州本地的科研人才资源也十分丰富,拥有七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达十几万人,华中农高区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可就地取材。杨从国介绍,农高区还积极整合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搭建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平台,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袁隆平担任农高区顾问,朱国英、傅廷栋、陈焕春等院士也将在华中农高区建立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站,为华中农高区加快发展提供了科技和智力支撑。
华中农高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发展靠产业、产业靠招商”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农高”特色开展招商推介活动,以优势产业吸引客商投资,以客商投资提升产业聚集度。杨从国介绍,当前,华中农高区招商引资工作初见成效,在建项目达13个,计划投资104亿元。分别是: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华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及荆楚种业生物高科技产业园项目、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项目、现代水产产业园项目、自动化冷库加工制造基地项目、农业光伏发电项目、食品科技产业园项目、医药中间体肝素钠精深加工项目、蔬菜加工冷链项目、国际精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产业园项目、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水产科技园项目等。同时,有四个项目已签订意向协议,还有十几个项目正在洽谈中。
重点发展六大产业 建设四化同步生态城
华中农高区紧紧围绕“四化同步”打造“生态新城”,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杨从国说,华中农高区是“农字号”的高新区,推进“产城一体”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城融合相比有其独特内涵,“产”即建设以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农产品物流业、农业休闲旅游业等为重点的高标准基地;“城”是集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现代农业展示示范、高端生活配套等于一体的新城新区。
按照规划,华中农高区分三期建设,10年建成。规划到2015年,建成农业科技研发创新体系、现代农业展示示范体系、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农业文化休闲旅游体系;到2017年,建成国家级农高区,形成华中地区高端农业产业示范区、农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到2020年,建成全国农高区的“排头兵”,形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中心、全国农产品主产区产业转型的重要平台和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基地。
距离第一阶段的规划仅剩一年时间,杨从国透露,下一步华中农高区将围绕六大产业,加快园区建设。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杨从国说,农业永远是“朝阳产业”,食品精深加工是华中农高区重点扶植和招商的产业项目;二是生物科技产业,这是未来农业重点研究和突破的方向,华中农高区致力于引进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等生产项目;三是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产业,通过开发应用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农业信息化智能设备等,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四是信息化产业,经过广泛参与和积极争取,国际精准农业协会华中分会将在华中农高区落户;五是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桃花村旅游度假休闲项目,是以荆州乡村旅游第一村──桃花村景区为基础,着力建成江汉平原第一旅游驿站,荆楚大地首席活力社区;六是打造现代农业试验示范板块,引进精准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应用、推广项目,开展国际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实验示范。
未来,华中农高区将按照“政企融合、产城一体”的思路,打造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大平台,推进农业向高端化、高质化、高精化方向发展,争取早日建成国家级农高区,打造成为“农高产业集聚区,四化同步生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