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改革方法论之七:改革没有完成时
  • 作者:admin 编辑: 发布日期:2013-04-15浏览次数:

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就是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破解当下现实难题,为中国将来发展蓄势;强调改革“没有完成时”,就是要看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既不盲目追求“毕其功于一役”,又能够“小步走、快步走、不停步”,最后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回顾近代以来中国奋斗基本经验,瞻望改革开放30多年来路去向,可以用9个字概括:“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的判断,正是对这一规律的有力阐述。今天,凝聚“改革共识”,纾解“改革焦虑”,无论乐观还是忧虑、自足还是不满,各种复杂情绪的背后,都未偏离对改革的关注。而透过不同关注,也可以大致看到,人们对于未来改革的期待是什么,推进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在哪里。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政府市场界限的厘定,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声,今天改革所面对的,既有“摸着石头过河”时的老问题,也有“发展起来以后”的新问题。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压力,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碰撞,利益格局板结固化的隐忧……面对种种躲不开、绕不过的新命题,更需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继往开来的使命感。这正是党中央强调“改革在路上”、号召“改革再出发”的历史场景所在。

与以往相比,今天的改革还面临着更为严苛的审视,承载着更加厚重的期盼。当那些比较容易的问题改掉以后,剩下的“硬骨头”就显得更加醒目,甚至看起来更加 “难以忍受”;当先行先试的“改革红利”耗尽时,如果没有全面改革的积极稳妥跟进,任何单项改革都将独木难支。所谓“深水区”的艰难,“攻坚期”的挑战,莫不与此有关。

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民众诉求水涨船高,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将进一步增强,推进改革的挑战日益增多、难度日益加大。但更要看到,改革没有退路、不改不行。倘若拖延迟滞改革,老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再成阻碍,将来会累积更多矛盾和困难,甚至形成所谓的“急症室效应”。

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改革,要跟得上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要与转型期的风险赛跑,与解决问题的时间窗口赛跑。只有克服“改革疲劳症”,防止“改革疑虑症”,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人民享有更多改革成果,让国家获得更快发展进步,我们才能牢牢把握改革主导权,始终掌握发展主动权。

回顾30多年改革开放成就,无不源自迎难而上、锐意攻坚所形成的“改革红利”,这往往又构成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机遇。就此而言,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就是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破解当下现实难题,为中国将来发展蓄势;强调改革“没有完成时”,就是要看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既不盲目追求“毕其功于一役”,又能够“小步走、快步走、不停步”,最后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无论推进未竟的改革大业,还是把握今天与明天的关系,党的领导都是根本保证。当年,正是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造就了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党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上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后,一位叫福山的日裔美国人,曾充满自信地宣告,“历史终结了”。现在看来,只有“历史终结论”终结了。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我们就能以新的奋斗、新的成就,无愧今天、不负明天。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