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造“90后”的校园文学 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导师樊星来校进行校园文学专题讲座
  • 作者:(见习记者 张慧敏 实习记者 王潇荣) 编辑: 发布日期:2014-10-22浏览次数:

10月20日晚6时,由艺传学院主办的“漫谈校园文学”讲座在金银湖校区基础楼309教室开讲,此次应邀前来讲座的嘉宾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樊星。他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其它人文专业的学生们具体介绍了乡村和城市校园文学、80后校园文学代表作,并鼓励90后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学特色。樊星教授以大学生身边的小事入题,展开了对校园文学的漫谈。他称: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生活太平庸,毫无精彩可言。但是如果细心观察、仔细挖掘,便能发现校园生活中的精彩和浪漫,并可以以此作为自己文学创作的素材。许多打动人心的校园文学作品便是由此而来。他以作家刘哲云创作的乡村文学的代表作品《塔埔》为例,指出,文学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现实的生活点滴。《塔铺》便是作者从“烤蝉充饥”等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捕捉和挖掘农村学生校园生活的艰辛和辛酸,让读者身临其境,读来引起共鸣。他以作家铁凝的表现城市校园生活的作品《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为例,指出作家对叛逆学生的刻画,实则是表现随着城市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随之而呈现出的父辈与晚辈、传统与现代,家庭与社会的矛盾与冲突。樊星教授通过对乡村和城市两种校园文学作品人物特征的分析,使同学们了解到文学作品永远扎根在所生活的环境,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征。

在讲座中,繁星教授除了谈到校园文学的选取素材外,还谈到了校园文学的表现体裁。校园文学的表现体裁也很丰富,除了小说、诗歌外,报告文学也是很好的反映校园生活的文学表现途径之一。他谈到,80后作家笛安的《告别天堂》就是以报告文学的表现手法,以“高中生早恋”为独特视角,来展现80后校园生活的特点。繁星教授说,“80后”这一群体形象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已有了清晰的呈现,现在,正是“90后”这一群体成长的时代,他呼吁“90后”的当代大学生们应将人生经历和阅历付诸笔端,记下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以提升校园文学新的时代特征。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涉及到古典文学的阅读、文学创作的个人理念和风格以及市场经济下的文学创作等诸多方面,樊教授都一一作了热心细致地解答。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

据悉,樊星教授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世纪末文化思潮》等作品,在《文学评论》、《文艺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