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必须成为习惯
  • 作者:xcb 编辑: 发布日期:2015-05-11浏览次数:

当大家一时还没有释怀中国大妈无视泰国为他乡,机场置若罔闻打牌给邻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又被五一小长假全国各地盘点的那些招来一片谴责的不文明行为所雷倒。这些不文明现象直接被曝光是在向不文明行为宣战。即使不文明人群是极少数,也不得不让人警醒,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除物质不断充裕,文明必须成为习惯。 文明习惯,是一个人在生活方式中言行举止的文明体现。文明本与"野蛮"相对而生,侧重于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来反映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人是社会的细胞,更是文明的主体,集体无意识、民族无意识就成源于众多个体积久的思维举止习惯。由此而论,文明习惯从而会影响甚至左右人类的未来。所以,良好的文明习惯,是这个社会进步的基础,是整个人类文明之塔的基石。

文明习惯,体现的是一种基本要求,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早在孔子时代,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而在如今的文明时代,文明习惯已成为我们立足社会的根本要求。只有内化于心的良好文明意识,才能有外化于行的良好文明习惯,一个人的素养程度和价值观念高低,也都会通过行为来反映和验证。人生来就是文化的产物,一个人追求美好,力求做一个有修养品味的人,达到或超越理想的至高境界,是在完成进化的延续,如果没有良好的文明习惯,一切岂不沦为空谈?

文明习惯,彰显的就是一种感染力,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文明习惯不仅能内强个人素质,还能外塑社会形象,已成为我们对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和"居必择邻,交必良友"的古训来看,不良的文明习惯会对社会和地方产生负面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会对具有"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青少年产生消极的影响,从而影响社会的未来。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大多数公民代表中国良好形象出游境外赢得欢迎和赞誉,被称为"中国好游客",这一侧面反映了国民文明意识的提升和加强。

我国自古重礼仪、讲文明,以孔孟为典范世代相传,相习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更需要学文明,讲文明,更应该从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温暖的搀扶,以"中国好游客"为典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留心生活,留心身边点滴小事,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升华为无往不胜的社会精神,让生活更美好,让人生更精彩,让社会更进步!(巴东县委办 覃照耀)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