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家乡”
  • 作者:zxh 编辑: 发布日期:2015-01-20浏览次数:

秦鹏,汉族,共青团员,2010级艺术与传媒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参加201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他在报名登记表上第一志向“服务省”一栏里庄严地写上西藏,选择了基层社会管理的岗位。他与我校另外两名志愿者一起成为了第一批奔赴西藏开展服务计划的轻工大学子。他们将在七月二十号左右与来自湖北省其他高校的50名志愿者一起踏上列车,前往三千多公里外的圣地拉萨。

蓝天白云下成长

秦鹏的家乡在那遥远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落——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蒙古族等各民族人民在这里和谐共处,交错居住。小的时候,他与其他民族子弟就是很好的玩伴,一起成长。这个季节的呼伦贝尔草原洼水清澈,青草齐肩,黄羊成群,“相对于武汉的夏天,此时的老家凉爽宜人,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呢”秦鹏告诉记者。在这片土地成长起来的他深谙少数民族同胞的落后处境,帮扶少数民族的种子从小就在秦鹏的心中扎下了根。他自己的家在离镇上30分钟车程的山坝上,山不算高,山顶却地势平坦,坝上的草原夏季无暑,一望无际的碧草,清新宜人。大陆性气候使这里冬夏分明,冬季白雪皑皑,寒冷刺骨。山下是蜿蜒流转的小河,在这条河的对面有一片原始森林,便是他和小伙伴儿时的乐园。“小时候放学过后,就会趁家长不注意和村里孩子们一起偷偷地跑到林子里摘野果吃,现在回去还能找到,环境保护得很好。”他笑着说。他的家乡美得让人羡慕,而地处西部同样拥有高山、草甸的西藏让他找到了“家”的方向。

自力更生 奉献他人

被我校录取后,新生报道是他离家最远的一次。从家到武汉的车程需要整整两天两夜。来自农村的他,家境并不富裕,四年的学费都来自生源地贷款,离家太远,四年的暑假他也几乎没有回过家,都在武汉度过,只是在每年春运的时期里赶回老家。然而四年里一直没有间断的事就是做志愿服务。四年里五次无偿献血,共计达2000毫升,每周他都会利用周末时间自愿照顾养老院老人,四年来义务清理学校所有粘贴海报、广告,无意间参加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一次演讲经历更坚定了他毕业后支援西部的决心。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秦鹏每年暑假都会外出实习或是找暑假工,大三暑假去建筑工地当检测员,白天顶着武汉的烈日,戴着安全帽吃大锅饭,晚上和工人们一起住“集装箱”。自力更生的他用汗水和勤奋支撑着自己在服务他人的路上越走越远。左手自强,右手奉献,左手握住右手,他用自己一双手的力量温暖着身边的所有人。

体验生活 学会感恩

在得到申请成功的消息后,他激动地和同伴相拥在一起,为了申请西藏的名额,两个校区他在一个月内跑了不下几十次,终于他们的坚持不懈得到了回报。“很感谢学校团委领导和学院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没有学校的大力推荐,我们的想法很难实现。”,秦鹏说,“进入西藏后,自己会先适应西藏的高原气候和生活习惯,带着学校的希望、父母的嘱托,继续发扬不怕苦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志愿者”是神圣的一个词,但这不仅是一个词那么简单,它还是勇气与爱心的集合,西藏的艰苦,没有走近不能体会,“人活着不是为了吃穿,是为了干出点事情的”,有了他的这份勇气,再大的艰难都可以抵抗。在问到去西藏,家人是否支持的时候,秦鹏会心地笑了,家人除了有些担心之外,还是大力支持的。当毕业季来临时,在多数人都在为找工作忙地焦头烂额的时候,秦鹏没有丝毫犹豫。不必追随他人的脚步,趁着年轻走一走闯一闯,不吃苦怎么知道苦的味道呢,他如是说。

用自己的足迹去丈量土地,用自己的心去感知世界,用自己的视角发现爱,不再受别人左右,走出去做自己,出发在路上把心放空再把心填满。他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邮编:430023 联系电话:027-83922889 027-83955679